医案整理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李某
- 性别:女
- 年龄:38岁
- 初诊日期:2007年6月15日
主诉及病史
- 主诉:腹痛腹泻,大便带血,持续2年。
-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 既往治疗:曾服用黄连素,后在当地医院行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直乙结肠炎)”,予SASP及补脾益肠丸治疗,便血虽减,但腹痛未除,里急后重感明显,且排便不畅。
刻诊
- 症状:
- 大便日行1-2次,成形,无脓血及黏液。
- 排气减少而腹中肠鸣,漉漉有声,攻逐窜痛,痛苦万分。
- 情绪烦躁,语音高亢,诉苦喋喋不休。
- 舌胖大紫暗,苔白腻,脉细滑。
- 形体偏瘦。
- 检查:
- 大便常规:稀便,RBC0-1/HP,WBC5-7/HP,潜血试验(+)。
- 西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活动期,直乙结肠炎)。
- 中医诊断:休息痢(血水互结下焦)。
- 诊断依据:
- 有腹痛腹泻,大便带血发作史。
- 病势缠绵难愈。
- 腹中窜痛,肠鸣有声。
辨证分析
- 《金匮要略》: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 程云来:痰饮留于中则腹满,水谷走于胃,但为痰饮而不为津液,故口舌干燥也。上证日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故谓之痰饮;此肠间有水气,亦与痰饮不舒。
- 患者情况:形体偏瘦,语音高亢,形禀厥阴,木旺土衰,临床症状以腹痛、腹胀、肠鸣为主,而无腹泻、便脓血等溃疡性结肠炎常见的临床表现,治法当与寻常之“休息痢”有异,实乃血水互结于下焦,腹中气机不利,不通则痛,加之服用补脾益肠丸等温补之药,邪气留滞,不能外达,久羁肠中而反复发作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