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张某
- 性别:男
- 年龄:47岁
- 初诊日期:2005年8月14日
- 复诊日期:2005年8月20日
主诉
胃脘痛2年余。
初诊情况
1. 主要症状
- 胃脘痛,空腹及夜间明显
- 泛酸
- 不嗳气
- 无胃脘灼热感
- 痛时掣及背心
- 大便难,1至2日1行
- 胆囊已摘除
- 纳差少食
- 乏力
2. 既往史
- 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
3. 西医诊断
- 慢性萎缩性胃炎
4. 中医辨证
- 胃脘痛
- 脾胃不和证
5. 治疗方法
- 治以健脾和胃
- 方拟蒲连护胃汤加味
6. 处方
- 黄芪20g
- 莪术5g
- 丹参10g
- 赤芍15g
- 法半夏10g
- 干姜3g
- 白及15g
- 蒲公英15g
- 黄连6g
- 延胡索15g
- 川楝子6g
- 吴茱萸5g
- 槟榔9g
- 茵陈6g
- 三七粉(冲)3g
复诊情况
1. 服药后反应
- 胃脘痛减轻
- 泛酸减少
- 大便可,1日1行
- 食欲增加
2. 舌象
- 舌质澹红
- 苔白
3. 脉象
- 脉细滑
4. 治疗方法
- 继以前法加减
5. 处方
- 黄芪20g
- 莪术5g
- 丹参10g
- 赤芍15g
- 法半夏10g
- 干姜3g
- 白及15g
- 蒲公英15g
- 延胡索15g
- 川楝子6g
- 大贝母12g
- 乌贼骨10g
- 茵陈6g
- 三七粉(冲)3g
- 山楂15g
- 枳壳9g
疗效
服上方后诸症次第消失,现已停药。
按语
- 陆长清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多以虚为主,因气虚致瘀,因阳虚致瘀,因阴虚津亏致瘀等使胃黏膜变化,萎缩。
- 常用黄芪、莪术、丹参、赤芍等,认为能改善胃黏膜微循环,有利于逆转腺体萎缩、肠化、增殖等病变。
- 蒲公英、黄连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
- 总之,认为该病证以活血通瘀为主要法则,因气滞致瘀者,宜调而和之;因气虚致瘀者,宜补而行之;因寒凝致瘀者,宜温而通之;郁热致瘀者,宜清而化之;阴虚津枯致瘀者,宜需养胃阴而润之。
- 若情志舒畅,起居有常,调冷热寒暑而养之,则可康复。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