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胀麻医案

一、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刘某
  • 性别:男
  • 年龄:21岁
  • 初诊日期:1998年8月4日

二、主诉及症状

  • 主要症状:会阴部胀麻,持续一年余。
  • 伴随症状:遇凉加重,小便时黄。

三、舌脉象

  • 舌象:舌红苔白
  • 脉象:脉弦弱

四、诊断

  • 证型:肝气不舒证

五、治疗方案

一诊

  • 方剂:逍遥散加减
  • 药物
    • 当归 9g
    • 白芍(炒)9g
    • 柴胡 6g
    • 茯苓 9g
    • 香附 9g
    • 党参 15g
    • 白术(炒)9g
    • 广木香 6g
    • 薏苡仁(炒)9g
    • 砂仁 9g
    • 甘草 3g
  • 煎服方法:水煎服3剂,日1剂。

二诊

  • 症状变化:会阴部胀麻大减,仍有感觉,小便时黄。
  • 舌象:舌红苔薄白
  • 脉象:脉弦弱
  • 调整方案:去香附,加郁金6g、天台乌药6g。
  • 药物
    • 当归 9g
    • 白芍(炒)9g
    • 柴胡 6g
    • 茯苓 9g
    • 党参 15g
    • 白术(炒)9g
    • 丹皮 6g
    • 薏苡仁(炒)9g
    • 砂仁 9g
    • 甘草 3g
  • 煎服方法:水煎服3剂,日1剂。

三诊

  • 症状变化:会阴部胀麻持续减轻,小便时黄。
  • 舌象:舌澹红苔薄白
  • 脉象:脉弦弱
  • 调整方案:拟上方意。
  • 药物
    • 当归 9g
    • 白芍(炒)9g
    • 柴胡 6g
    • 茯苓 9g
    • 党参 15g
    • 白术(炒)9g
    • 丹皮 20g
    • 薏苡仁(炒)20g
    • 佩兰 6g
    • 砂仁 9g
    • 甘草 3g
  • 煎服方法:水煎服3剂,日1剂。

四诊

  • 症状变化:药后会阴部胀麻感消失,时小便不适。
  • 检查结果:8月18日查:卵磷脂小体(++),WBC(++), 脓细胞(0~1)。
  • 舌象:舌澹红苔薄白
  • 脉象:脉沉弦弱
  • 调整方案:加泽泻6g, 萹蓄9g。
  • 药物
    • 当归 30g
    • 白芍(炒)30g
    • 柴胡 10g
    • 茯苓 20g
    • 党参 50g
    • 白术(炒)30g
    • 丹皮 20g
    • 薏苡仁(炒)20g
    • 泽泻 20g
    • 郁金 30g
    • 砂仁 20g
    • 甘草 10g
  • 煎服方法:炼蜜为丸,每丸重9g, 每服1丸,早晚各1次。

六、按语

会阴部胀麻是临床较少见的病症,先生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指出:足厥阴肝经绕阴器,会阴病则病变在肝。病人自觉胀、麻,胀感表明病在气分;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肝气郁滞,经气不利, 津液不化, 则停滞为湿; “营气虚则不仁”, 麻则意味着已影响到营血, 并兼湿气存在。因此, 本病辨证为肝气不舒。辨证明了,思路明确,以逍遥散加减舒肝解郁,肝气疏泄有度则会阴部经脉气血调畅以治本。党参、白术(炒)、茯苓、炒薏苡仁以健脾益气,一则培土扶木,助舒肝,二则气旺脾健以绝生湿之源,三则助行气; 茯苓、炒薏苡仁有利湿渗湿之功, 为湿停于下而伍; 木香、砂仁、香附芳香醒脾化湿理气。二诊、三诊、四诊根据湿停及郁热程度灵活加减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