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万鑫医案
案例概述
高空坠双跟骨粉碎,董老治完全复位
患者信息
- 姓名:李某某
- 性别:男
- 年龄:25岁
- 职业:第五建筑公司工人
- 初诊日期:1975年3月
病史
患者在高空(距地7m左右)作业时不慎摔下,造成双侧跟骨骨折,已在某医院做石膏固定,因病人想改用中医治疗,所以又来丰盛医院骨科就医。
检查
- 双足踝关节及跟部肿胀
- 跟骨变宽
- 足弓消失呈扁平状
- 疼痛、皮下出血
- 不能站立
- 有明显骨擦音
- 跟腱松弛
- X线片确诊为双足跟骨粉碎性骨折,向上移位,骨折线通过关节面
诊断
双跟骨骨折
处理
手法治疗
-
复位
- 治疗方法:重压、归挤、下搬
- 操作步骤:
- 仰卧:足心向外,在内外踝下各垫一纱布垫
- 归挤法:促使碎骨片复位
- 俯卧:一手握其前足部,使足踝部跖屈,另一手向下搬跟骨,使跟骨向下转动,恢复足弓
- 整复后:折骨基本恢复对位对线
-
固定
- 应用上法固定后3天复查1次
- 3次后改为每周复查1次
- 7周解除固定物
- 开始按摩和功能练习
- 3个月后恢复行走和负重功能
药物治疗
- 按骨折早、中、后期辨证用药
- 复位固定解除后:做膝足趾屈伸活动
- 肿胀稍消减后:扶双拐下地行走
- 3个月后:恢复了行走和负重功能
隋书义.董万鑫骨科秘验.北京出版社,1990.
诠解
- 跟骨:足后跟骨,上承骨行辅骨之末,有大筋附之,俗名脚挛筋
- 跟骨:人体最大的跗骨,呈不规则长方形,前部窄小,后部宽大
- 关节面:跟骨上面有三个关节面,后关节面最大,中关节面位于载距突上,有时与前关节面相连
- 跟骨内侧:有一隆起,名载距突,支持距骨颈,也是跟舟韧带的附着处
- 病因:多由传达暴力造成,从高处坠下或跳下时,足跟部先着地,身体重力从距骨下传至跟骨,地面的反作用力从跟骨负重点上传至跟骨体,使跟骨被压缩或劈开,亦有少数因跟腱牵拉而致撕脱骨折
- 本案患者:从高空坠下,造成双足粉碎性骨折,并向上移位,骨折线通过关节面。有移位,手法复位后应实施外固定治疗
【按语】
- 跟骨:足后跟骨,上承骨行辅骨之末,有大筋附之,俗名脚挛筋
- 跟骨:人体最大的跗骨,呈不规则长方形,前部窄小,后部宽大
- 关节面:跟骨上面有三个关节面,后关节面最大,中关节面位于载距突上,有时与前关节面相连
- 跟骨内侧:有一隆起,名载距突,支持距骨颈,也是跟舟韧带的附着处
- 病因:多由传达暴力造成,从高处坠下或跳下时,足跟部先着地,身体重力从距骨下传至跟骨,地面的反作用力从跟骨负重点上传至跟骨体,使跟骨被压缩或劈开,亦有少数因跟腱牵拉而致撕脱骨折
- 本案患者:从高空坠下,造成双足粉碎性骨折,并向上移位,骨折线通过关节面。有移位,手法复位后应实施外固定治疗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