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某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韩某某
  • 性别:男
  • 年龄:23岁
  • 职业:工人
  • 初诊日期:1960年5月16日

病史

患者右下肢被倒下之树干砸伤。当即送医院经X线摄片诊断为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髌骨裂缝骨折。予以股骨髁上牵引后石膏固定。经40多天治疗,患肢骨折部仍持续疼痛,膝与足部肿胀、疼痛。经X线复查,骨折对位不佳,愈合不良。伤后40余天前来就诊。

检查

  • 患者状态:身疲乏力,面色暗黑,表情痛苦,脉浮数有力。
  • 拆除石膏检查
    • 右下肢功能障碍,缩短1.2cm。
    • 大腿下部至脚趾节明显冷肿。
    • 膝关节内外侧肿胀明显。
    • 大腿下部之股骨骨折部凸突畸形,压痛明显,无骨擦音。
    • 膝关节被动屈曲时疼痛明显,髌骨压痛明显,可扪及裂隙痕。
    • 膝部筋肉僵硬,股四头肌明显挛缩。

诊断

陈旧性右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合并髌骨骨裂。

处理

手法治疗

  1. 矫正骨位
    • 施用正骨手法的牵法、按压及理筋中的按揉等法组合矫正骨折畸形。
    • 患者仰卧位,由一助手站于患肢外侧,双手环握患肢大腿上部,与另一助手双手环握膝部进行相对牵法。
    • 医者用双手大拇指置于骨折部进行按压与理筋中的按揉,矫正骨折凸突畸形。
    • 自治疗3周内,隔日施行1次。3周后隔2日施行1次,直至骨折达临床愈合为止。
  2. 软组织修复
    • 对膝部软组织损伤,自矫正骨位1周后开始施用理筋手法(揉捏、牵拉等法),隔日1次,直至恢复为止。
    • 对大腿部软组织损伤,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后施用理筋手法(揉捏、揉拿、牵拉等法),隔日1次,直至恢复为止。
  3. 夹缚固定
    • 取5块小夹板,配上纸压垫,用3条大号布带,分上、中、下三部捆扎夹板。
    • 捆扎完毕后,患者取仰卧位,患肢膝部微屈位,大腿外展,小腿内收,并放置托板1块于大腿下(上迄股骨大转子下至股骨髁部),然后在患肢两旁的内侧放置砖块,外侧放置沙袋,以维持肢位,固定10周后去除一切固定。
    • 固定第8周之后,可以开始变换肢体位置及活动患肢,但仍须继续保持小夹板固定至第10周。

药物治疗

  1. 第1~2周
    • 外涂消炎理湿散(方见锁骨骨折),外敷消肿散(方见锁骨骨折),内服退肿活血汤(方见锁骨骨折)。
  2. 第3~8周
    • 外擦伤筋药水(方见锁骨骨折),外敷续筋散(方见锁骨骨折),内服跌打续筋丸(方见肱骨外科颈骨折),益气补血汤(方见肱骨干骨折)。
  3. 第9~10周
    • 外擦折骨水(方见肱骨外科颈骨折),化瘀舒筋洗剂熏洗(方见锁骨骨折),内服补肾壮筋汤(方见锁骨骨折)。
  4. 第10周后
    • 外擦折骨水,续筋通络洗剂熏洗(方见肱骨大结节骨折),至恢复为止。

练功治疗

  1. 第1周:做趾关节屈伸活动。
  2. 第2~3周:做屈伸踝关节活动。
  3. 第4~5周:做屈伸踝关节、屈伸膝关节活动。
  4. 第6~8周:除继续4~5周所作的动作外,加做屈伸膝关节,仰卧抬腿。
  5. 第9~11周:做屈伸膝关节,屈伸髋、膝关节,足踩滚木,扶椅练走等活动。
  6. 第12周后:足踩滚木,下蹲起立,旋转摇膝,直至功能恢复。

诠解

患者伤后早期处理不当,使骨折对位不好,愈合较差,造成患肢短缩,关节僵硬,软组织粘连。 当患者接受治疗时,只要治疗得当,肢体肯定不致丧失功能,骨折对位不好,可通过矫正得到改善,如欲完全纠正骨折对位畸形则较难。 本例骨折是通过手法矫正骨位及夹缚固定,改变过去的骨折对位和愈合不良状况。在不影响对位矫正及愈合的情况下,须注重对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可结合练功和药物疗法来进行。 夹缚固定后须要进行复查,主要是检查夹板和纸压垫的位置及布带的松紧度是否适当。如若不符合规定,应及时纠正。在每次矫正骨折时,可解开5块小夹板和纸压垫,待矫正完毕,可再将纸压垫和小夹板固定好。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