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温除热佐以敛肝治疗发热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白某
  • 性别:女
  • 年龄:34岁
  • 初诊日期:1981年5月12日

主诉

反复发热近2年。

现病史

1979年6月做人工流产(时胎已6个月)。人流后患肺炎,高热不退,后身体遂弱。每于紧张或劳累时,阵发性畏寒烘热,自汗,体温在38.5℃左右,或10天,或半个月发作一次。自以为感冒,常自服感冒药,休息2天渐缓解。平素头昏,心慌气短,倦怠乏力,易饥,食后亦觉饥,白带较多,大便多干。

体征

  • 脉象:左弦细无力,关浮弦而虚;右脉细弱,寸脉略弦
  • 舌象:舌淡红,苔白

诊断

中医诊为发热,证属气虚发热。

按语

  • 诊断依据:患者脉左弦细无力,关浮弦而虚;右脉细弱,寸脉略弦均为虚脉,其舌淡红,症见每于紧张或劳累时,阵发性畏寒烘热,自汗,反复发热,伴头昏,心慌气短,倦怠乏力等,故诊断为气虚发热。
  • 气虚发热的特点
    1. 热呈烘热,骤然而起,不伴恶寒,但不任风寒。热而汗出,汗后畏寒。
    2. 这种热,可仅是自觉症状,体温不高;也有的体温高,可达39℃以上。
    3. 这种热反复发作,每遇烦劳则热。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4. 此热于晨起及上午明显,此时乃阳升虚阳易动之时。
    5. 伴头昏、气短、心悸、乏力倦怠、食欲缺乏,脉虚,舌淡嫩,面少华等气虚之象。
    • 关键:脉虚,脉可浮、数、大,但必按之虚。
    • 阴虚、阳虚之发热:阴虚者,伴虚热之象;阳虚者,伴虚寒之象,此不详述。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