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女
- 年龄:55岁
- 职业:已婚
- 住址: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褐他乡宰相村
- 就诊日期:2006年2月18日
主诉
间断发热10个月,伴咳嗽。
现病史
患者于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寒战,体温最高可达40℃,自服退烧片后可缓解,但数小时后体温再次增高。夜间发热,白天体温如常,伴咳嗽、无痰,不伴见胸痛、呕吐、咯血、气急、头晕等症状。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尚可,大小便如常。
病史回顾
- 2005年8月:曾至忻州市防疫站排除布氏杆菌病。
- 2005年12月:至朔州市人民医院按肺炎输液治疗,具体不详,痊愈出院。
- 2006年6月:上述症状再次出现,至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液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
- 2006年7月:至义井医院按肺结核治疗,因药物反应停药。
- 2006年8月:曾服中药好转出院(不详)。
- 2006年10月:体温再次升高,至山西省人民医院输液治疗效果不佳。
- 2006年11月:至我院接受治疗。
辅助检查
- 胸Ⅹ线片:双下肺支气管感染,右肺中野外带小结节灶。
- CT:双肺多发性结节占位。
- 血常规:WBC 4.0×10/L, N% 70.6%, 血沉 42mm/h。
- 结核菌素试验(PPD):阴性。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排除恶性疾病。
- 肿瘤医院:排除肿瘤性疾病。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科:基本排除风湿免疫性疾病。
- 尿系列、贫血系列、疟疾、类风湿因子、布氏杆菌、外-裴氏反应:均未见异常。
- 细菌抗原:呈弱阳性,革兰阳性菌呈阴性,抗酸杆菌呈阴性。
现症
每日傍晚先恶寒后发热,后半夜体温可烧至39℃~40℃,高热时伴有咳嗽,无痰,于天明汗出热退,苔中后部黑灰,脉弦细。
辨证分析
证属阴虚发热,兼有邪气内伏。
按语
- 症见夜热早凉,辨证当属阴分有热。
- 单纯阴分有虚损而致阴不制阳、阳亢为热大多不高于39℃,而患者每热至39℃~40℃,又患前有恶寒,根据古人认为“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两项合参,患者体内尚有邪气未去,搏结阴分,则夜热较盛,而白天阳出于阴,邪不得阳助,而阴尚可制之,故不发热。
- 患者高热之时见咳嗽无痰,可知肺为邪热所扰,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而咳嗽,热盛肺阴受损而见干咳无痰。
- 又见患者饮食不佳可知邪热灼伤胃阴而致胃之受纳功能失常,脉见弦细提示阴损有邪相搏结,苔见黑灰知热极伤阴。
- 四诊合参则可知患者热盛阴伤,有邪相搏。故治宜清热解毒、滋阴散邪,予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