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王某
- 性别:男
- 年龄:50岁
- 初诊日期:1991年2月20日
病史
患者10年前突感两足第一跖趾关节疼痛,局部红肿发热,压痛明显,活动时疼痛加重,常于半夜或清晨时疼醒。初起时,自己按关节炎治疗,局部敷伤湿止痛膏等,半月后疼痛缓解,未再处理。半年后又再度发作,症状如初。由于疼痛剧烈,活动受限,遂到医院检查,诊断为痛风。当时予以消炎止痛等治疗,效果不佳,又服用秋水仙碱,虽然一时痛止,但因头晕恶心等副作用较大,未能坚持治疗。近日症状日渐加重,故来于氏处诊治。
初诊
1. 刻诊
- 症状:脚痛,尤以两脚第一跖趾处为甚,同时局部红肿发热,余无他症。
- 体征:体型较胖。
- 舌象:舌红苔白。
- 脉象:脉象沉弦。
2. 诊断
证属湿热凝聚,血气不清,痰浊凝结,化热阻络。
3. 治法
治拟利湿泄浊、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通络止痛之法。
4. 处方
- 药物:土茯苓60g, 云苓20g, 猪苓15g, 泽泻20g, 茵陈蒿20g, 防己15g, 黄芪30g, 甘草10g, 川萆薢30g, 滑石16g, 白茅根30g, 牛膝15g, 元胡12g, 芍药30g。
- 煎服方法:水煎,二次分服。
二诊
1. 服药情况
服上药5剂,局部红肿疼痛缓解,自觉小腿发酸,足踝酸痛。
2. 调整治疗方案
- 原方去茵陈,加木瓜15g, 威灵仙15g, 继续治疗。
三诊
1. 服药情况
服上药后,局部疼痛基本消失,近日稍觉食纳欠佳,胃脘胀痛,大便微溏。
2. 调整治疗方案
- 土茯苓减至30g,加薏苡仁20g, 陈皮10g, 再服5剂。
随访
一年后随访,自服上药后,疼痛消失,未再复发。
按语:本案患者因湿热凝聚,血气不清,痰浊凝结,化热阻络,导致脚痛。治疗上采用茵陈五苓散加减,以利湿泄浊、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通络止痛。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未再复发。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