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周某,男,40岁
- 籍贯:湖南湘乡
- 就诊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
- 住院号:99437
- 初诊时间:2000年1月1日
初诊情况
1. 主诉
- 慢性肝炎,反复发作2年
- 2000年1月1日受寒后病情突然加重
2. 临床表现
- 神疲乏力
- 厌油呕吐
- 纳食大减
- 苔黄腻
- 脉濡
3. 实验室检查
- 肝功能:ALT 153U/L, TBIL 322.2μmol/L, A/G 42.8/25.6
- 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cAb(+)、HVBDNA(+)
- PT 18秒,PTA 32.6%
4. 西医诊断
- 慢性重症淤胆型肝炎
5. 中医诊断
- 肝瘟(急黄)
6. 辨证
- 湿热蕴结
7. 治法
- 清热利湿退黄
8. 处方
- 绵茵陈 20g
- 滑石 10g
- 木通 10g
- 藿香 10g
- 白蔻仁 6g
- 黄芩 10g
- 连翘 10g
- 生大黄 6g
- 金钱草 12g
- 赤芍 15g
- 甘草 5g
- 水煎服,日1剂
二诊情况
1. 临床表现
- 恶心呕吐减轻
- 余症同前
- 身目尿黄加深
2. 实验室检查
- 肝功能:ALT 575U/L, TBIL 465μmol/L, DBIL 149.4μmol/L
- A/G 33.6/25.7
- 舌质红、边有瘀点
- 苔转薄黄
- 脉弦
3. 辨证
- 热入营血
4. 治法
- 清热解毒,化瘀退黄
5. 处方
- 绵茵陈 30g
- 牡丹皮 15g
- 赤芍 40g
- 葛根 20g
- 生大黄 10g
- 郁金 10g
- 栀子 10g
- 生地黄 10g
- 丹参 30g
- 白茅根 20g
三诊情况
1. 临床表现
- 病情有所好转
- 精神、纳食转佳
2. 实验室检查
- 肝功能:ALT 106U/L, TBIL 287.8μmol/L, DBIL 111.2μmol/L
3. 治法
- 守方继续服用
四诊情况
1. 临床表现
- 纳呆、便溏
- 舌体胖澹、苔白腻
- 湿热困脾阳之阴黄证表现
- 寒象不明显
- 口干口苦
- 脉微滑
2. 治法
- 健脾利湿
3. 处方
- 茵陈胃苓汤加味
- 绵茵陈 20g
- 白术 15g
五诊情况
1. 临床表现
- 大便溏泄,日3~4次
- 畏寒喜热饮
- 脉息无力
2. 治法
- 温化寒湿、健脾和胃
3. 处方
- 茵陈术附汤加味
- 绵茵陈 20g
- 白术 15g
- 附子 6g
- 干姜 6g
- 桂枝 6g
- 生黄芪 20g
- 党参 15g
- 甘草 5g
六诊情况
1. 临床表现
- 病情迅速好转
- 胁肋隐痛
- 舌质澹红
- 苔薄白
2. 治法
- 疏肝健脾兼清湿热
3. 处方
- 柴芍六君汤加味
七诊情况
1. 临床表现
- 精神佳
- 纳食正常
- 二便调
2. 实验室检查
- 肝功能:ALT 30U/L, TBIL 22.9μmol/L, DBIL 7.2μmol/L
3. 治法
- 病已近愈
4. 处方
- 柴芍六君汤加味
出院情况
- 住院95天
- 4月10日出院
按语
- 本例患者因素患肝病,脾胃虚弱,用苦寒之药过多,致伤脾胃,使中气受损,湿从寒化,病转阴黄
- 故切不可因本病为热邪所致,而惧用温化之药,但应当佐以清热解毒之品,扶正祛邪并用,力求祛邪务尽,以免死灰复燃之虞
- 因正气不复,邪气难以祛除,邪不祛尽,则易导致病情复发
- 故本案为阳黄重症转阴黄重症治验的病例,说明阴黄一证,既可以出现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甚至重症肝炎,也可以出现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等各型肝炎
- 中医辨证应以是否有寒湿、脾肾阳虚见证为准,不宜按西医诊断对号入座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