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刘某
  • 性别:男
  • 年龄:57岁
  • 主诉:胃脘反复疼痛6年余
  • 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初诊

1. 临床表现

  • 胃脘疼痛较剧,遇寒尤甚
  • 口淡乏味,泛恶纳呆
  • 神疲乏力,大便溏薄
  • 畏寒肢冷,腰膝酸软
  • 苔白滑而厚,舌体胖大,边有齿痕
  • 脉沉细无力,两尺不足

2. 辨证分析

  • 证系脾肾阳虚,中焦失和,升降反常

3. 治疗方案

  • 方剂:桂附理中汤加味
  • 药物
    • 肉桂粉10g(另包冲)
    • 制附子30g(先煎)
    • 炮姜20g
    • 炒白术15g
    • 苍术15g
    • 高良姜15g
    • 砂仁15g
    • 姜半夏20g
    • 吴茱萸10g
    • 茯苓15g
    • 炙甘草10g
  • 煎服方法: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

1. 临床表现

  • 胃脘疼痛显着缓解,泛恶已瘥
  • 食欲改善,大便转实
  • 仍神疲乏力,畏寒
  • 舌苔已退,无滑象
  • 舌尚胖大而边有齿痕
  • 脉息如前

2. 治疗方案

  • 方剂:桂附理中汤加味
  • 药物
    • 肉桂粉15g(另包冲)
    • 制附子100g(先煎)
    • 炮姜30g
    • 吴茱萸15g
  • 煎服方法:7剂

三诊

1. 临床表现

  • 胃脘部胀闷、疼痛
  • 口澹纳少,伴神疲乏力
  • 形体畏寒,腰酸肢冷
  • 苔薄白,舌淡红,边有齿痕
  • 脉细,两尺不足

2. 治疗方案

  • 方剂:桂附理中汤加味
  • 药物
    • 制附子120g(先煎)
    • 炮姜30g
    • 杜仲20g
    • 淫羊藿30g
    • 炙黄芪30g
  • 煎服方法:7剂

四诊

1. 临床表现

  • 胃脘痛已止,食欲正常
  • 形体畏寒及神疲乏力明显改善
  • 手足温暖
  • 舌澹红,苔薄白
  • 脉细但有力

2. 治疗方案

  • 方剂:桂附理中汤加味
  • 药物
    • 制附子140g(先煎)
  • 煎服方法:7剂

随访

  • 诸症完全消失
  • 间断服用此方月余,以资巩固
  • 3个多月后复查胃镜,已恢复正常
  • 随访1年无复发

按语

  • 原文:考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大多从脾胃虚弱、肝胃阴虚、肝胃不和、肝脾湿热、痰浊中阻、瘀血阻滞或胃阴不足等分型论治。然郑钦安指出:“病有万端,亦非数十条可尽,学者即在这点元气上探求盈虚出入消息,虽千万病情,亦不能出其范围”(《医法圆通·卷三》)。笔者崇尚此语,故临证突出阴阳辨证,广用扶阳大法,常收到前所未有的效果。本例在治疗过程中,附子曾因故减量而病情反复,足见中药用量与疗效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