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病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潘某
- 性别:女
- 年龄:4岁6个月
- 住院号:62325
- 入院日期:1988年8月18日
主诉
腹痛6日,发热2日。
病史
- 发病时间:1988年8月12日
- 症状:腹部隐痛,腹痛绕脐,时轻时重,时痛时止,绵绵不休。痛时剧烈难忍,弯腰曲背。疼痛持续时间每次约10分钟而缓解,痛止又饮食如常,痛时无反射痛。
- 治疗经过:在当地医院就诊予驱虫净1 1/2片半口服,服后当日下午感腹痛加剧,高热达39℃,伴头痛、呕吐1次,17日排出蛔虫7条,但体温未降,腹痛如故而转我院诊治。
体征
- 体温:39.5℃
- 呼吸:24次/分
- 脉搏:110次/分
- 体重:11公斤
- 发育:发育不良,营养欠佳
- 面容:急性痛苦病容,精神萎靡,神色不悦,面容憔悴,双目无神
- 四肢:四肢冰冷,屈膝抱腹
- 皮肤粘膜:苍白
- 巩膜:可见形状不规则的蓝色斑点,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
- 口唇:色澹
- 舌象:质红绛,苔黄腻
- 脉象:弦滑数
- 腹部:平软,未触及包块及条索状物,肝于右肋下3.0cm,剑突下3.5cm,脾未触及。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莫菲氏征阴性,肠鸣音减弱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红细胞3.45×1012/L(345万/mm3), 白细胞14×109/L(14500/mm3), 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30%
- 小便常规:尿胆原(+),尿胆素(+),尿胆红素阴性
- 大便常规:蛔虫卵(++)
- 肝功能检查:总蛋白6.4g%, 白蛋白3.7g%, 球蛋白2.7g%
-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及硫酸锌浊度试验:均正常
- 谷-丙转氨酶:35u
- 乙肝表面抗原:1:16(++)
- 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无特殊。B型超声波报告:肝上界第5肋,下界肋下10mm, 剑突下35mm, 斜径108mm, 肝区回声光点欠均匀,内见多个实质光团,光团内是多个平行管,沿肝内外胆管上段走行分布,最大为59mm×28mm, 门静脉6mm, 胆囊43mm×9mm, 壁欠光滑,囊内无强光团。超声印象:肝内外胆管蛔虫并感染
中医诊断
- 诊断:蛔厥证
- 证型:湿、热、寒、积、滞挟杂之蛔扰闭厥。偏重于寒热错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