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躄医案

病情概述

痿躄,又称痿证,是一种肢体无力,不能持物或行走,久而肌肉萎缩的疾病。宋爱老认为痿证有虚有实,最重要的是辨清病变的部位,或在肺在肾,或在胃在脾。

按语

《内经》治痿,独治阳明。阳明者,主润宗筋,束骨而利机关也。然以肺热叶焦,为致痿之源,而筋骨又为肝肾所主,故东垣治痿有补肝肾之法。本证舌绛无苔,呛咳在前,此原肺热阴伤之体,续见两足痿软无力,是因肺虚而绝肾水之上源,即谓“金不生水”,所以治疗不离乎金水二调。贝母、杏仁、紫菀等,在于化痰利肺,麦冬、百合、玉竹、女贞、杜仲、川断等,养阴而滋补肺肾。

诊断与辨证

诊断

郑某,男,王枢密巷。

辨证

  1. 一诊(七月五日)

    • 脉情虚软,舌绛嫩无苔。
    • 前月月初,胸膺仰息痛,咳呛不静,继而两足痿软无力,不任于地,一不留意,竟至跽而仆。
    • 年当发育,肾气虚衰,金水不能相生,亦痿躄之机也。
    • 经曰:“肺热叶焦,则生痿躄。”本证是矣。
  2. 二诊(七月七日)

    • 凡痛着者曰痹,软而无力者曰痿,痹为风寒湿三气杂至,痿为火热刑金,金气虚,少水不能制盛火,骨髓空虚,足之三阴有所虚羸也。
    • 若以痿为脚气,则大相悬殊矣。
    • 前进金水相生,所以滋其化源也,服二剂而两足稍振,步履较便,咳呛亦稀,惟脉情虚软,无从滋养所致。
  3. 三诊(七月九日)

    • 脉虚而大,舌嫩红无苔。
    • 方剂颇效,症情续有改善,再进一筹。
  4. 四诊(七月十三日)

    • 不红不肿不痛,但无力曰痿。
    • 年当发育,先天禀赋不足,痿经月余,诊治以来,行走尚感有力。
    • 再以金水两调法。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