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宝诒治多寐案
案例概述
冯,胀闷痛呕,此肝气内犯者常有之病,无足怪也,所异者,每值饭后昏睡不醒,唤之则肝火上冒,焦灼异常,脉象弦数不畅。此木郁化火,外为痰浊所遏,上蒙于心,下流于脾。久恐神志受伤,渐生变幻,拟方疏化痰浊,清泄木火。
初诊方剂
- 细川连(吴萸煎汁,拌炒)
- 黑山栀(姜炒)
- 法半夏
- 胆星
- 丹皮(炒黑)
- 远志炭
- 炙鸡金
- 广陈皮
- 广木香
- 白金丸
- 姜竹茹
二诊
昏倦喜卧,脾气弱而痰浊内蒙之象,惟木火被郁,不得疏通,挟痰浊内蒙厥阴,恐有神志不清之虑,拟方清肝运脾,佐以疏经化浊之品。
二诊方剂
- 羚羊角
- 丹皮(炒)
- 黑山栀
- 白术炭
- 法半夏
- 橘红
- 茯神
- 广木香
- 陈胆星
- 池菊花
- 大麦冬(去心,包入川连,扎好,刺孔)
- 白金丸
- 竹芯
三诊
郁痰挟肝火蒙扰心脾,每发则昏倦嗜卧,刻下神识渐清,痰火退舍,而火由情志而起,难保其伏而不炽也。痰随火动,须防复发,拟用清肝化痰之法,作丸药缓缓调之。
三诊方剂
- 西洋参(晒研)
- 太子参
- 野于术
- 茯苓神各
- 丹皮(炒)
- 陈胆星
- 白芍
- 远志炭
- 橘红
- 黑山栀
- 九节菖蒲
- 细川连(盐水炒)
- 郁金(白矾化水,拌炒)
- 法半夏
方剂制备
上药为末,用竹沥和姜汁泛丸,辰砂为衣,每日空心竹叶汤下三钱。
评按
胆为阳木,乃清净之府,喜温和而主生发,失其常则木郁不达,胃气失和,进而化热生痰;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化火、肝火过旺,则急躁易怒,焦灼异常;火动生风、煎熬津液、结而为痰,风动痰升、阻塞心窍,故饭后昏睡不醒;脉象弦数不畅,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之征象,治以清热化痰、清肝泻火为法。
观柳氏用药,以川连、山栀、胆星、竹茹辛凉清热化痰;治痰当须理气,故以木香、陈皮下气开痞,清痰散结,炙鸡金健脾消食。
二诊评按
二诊见昏倦喜卧,为脾气弱而痰浊内蒙之象。因肝之郁火未去,故用羚羊角、丹皮、黑山栀、竹茹清泻肝火,白术炭、清半夏、橘红,健脾化痰;麦冬、茯神安神定惊,胆星、菊花疏肝清热。
三诊评按
痰热为病,较多缠绵。在治疗上,难以“中病即止”,而需要一段时间。故柳氏在第三诊时认为:“痰随火动,须防复发。”改汤剂为丸剂,“作丸药缓缓调之”,便是此意。方中以术、橘红、半夏健脾化痰,胆星、川连、山栀、菖蒲清化热痰,郁金行气开郁,丹皮清热凉肝,远志、茯神安心神;西洋参、太子参益气养阴。并以竹沥、姜汁泛丸以助化痰之力,朱砂为衣以增安神之功。竹叶汤送服者,导心肝之火从小便而出之意。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