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医案

案例概述

鲍某某,男,50岁。

主诉

患者近3个月来心中惊惕阵作,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近2个月,多项检查提示为频发房性早搏,房室逸搏,部分导联ST-T波改变,经服心可舒、心元胶囊,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等,病情一度稍见好转而出院,但早搏仍常发作。

诊见

  • 时觉心慌
  • 夜寐不酣,多梦早醒
  • 动则易汗
  • 心烦口干
  • 饮水较多
  • 面色油光多脂
  • 舌质黯红,苔薄腻有黏沫
  • 脉结而涩

辨证

从心经郁热,痰瘀内阻,心神失宁着眼,治拟痰瘀同治,标本兼顾。

拟方

  • 川黄连 4g
  • 法半夏、川芎、十大功劳叶、苏罗子各 10g
  • 石菖蒲、赤芍药、苦参各 12g
  • 煅龙骨、煅牡蛎各 25g
  • 紫丹参、熟酸枣仁各 15g
  • 每日1剂,水煎服
  • 7剂

复诊

  • 患者症状稍减,仍自觉心跳快,心烦寐差早醒
  • 舌脉同前
  • 前方加入陈皮、炒竹茹各 6g

三诊

  • 病情显著好转,自觉心慌有时发作,但程度较前大为减轻,心中仍时有下沉感,夜寐改善,动则易汗
  • 口干,饮水较多,食纳知味
  • 舌质黯红,苔黄薄腻
  • 脉细涩而数
  • 此乃气阴两虚为本,痰热内扰,心营不畅未尽

拟方

  • 太子参、熟酸枣仁各 15g
  • 炙远志、炙甘草、川黄连各 5g
  • 五味子 4g(杵)
  • 煅龙骨、煅牡蛎各 25g
  • 莲子心 3g
  • 紫丹参 12g
  • 十大功劳叶、大麦门冬、玉竹、苦参、法半夏各 10g

再诊

  • 诸症俱平
  • 多次复查心电图,未见心律失常

诠解

心悸一病多责之于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神失养,心脉不畅, 引起心中急剧跳动, 惊慌不安, 不能自主。也有因虚致实, 或虚实夹杂。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提出责之虚与痰的理论。病因复杂, 既有平素体形肥胖,加之喜食肥甘滋腻之品,化湿生痰生热,又因情绪不畅,痰火扰心,突发此病。

此医案患者时觉心慌,夜寐不酣,多梦早醒,动则易汗,心烦口干,饮水较多,当辨为怔忡,证属为痰火扰心,扰动心神;加之面色油光多脂,舌质黯红、苔薄腻有黏沫,脉结而涩,辨证有痰瘀交结、心脉阻滞之病机存在。故治疗上采用了痰瘀同治之法,以陈皮、半夏、竹茹、远志、石菖蒲等化痰药,与丹参、川芎、赤芍药等活血药为伍,痰化则气机调畅,有利于活血,瘀去则脉道通畅,而有助于清痰。黄连清热泻火燥湿,加用远志,宁心安神。本案久病耗气伤阴,三诊调整用药,加用滋阴益气之太子参、五味子、麦冬、玉竹,扶正补虚、养心通脉, 此即“不治痰而痰化, 不治瘀而瘀去”之意。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