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
患者信息
- 性别:男
- 出生年份:1966年
- 初诊日期:2012年3月20日
主诉
间断咳嗽4~5年,每年数次发作,咳痰不爽,气短,咳前咽喉痒,近日睡前咳嗽加重。经中西医治疗无效。
体征
- 肠胃:正常
- 二便:基本正常
- 舌象:淡暗,有齿痕,苔白腻
- 脉象:右脉浮大弦紧,左脉浮弦紧,至数平
初诊方药
- 方名:苓桂术甘汤合半夏干姜散
- 组成:
- 桂枝:10g
- 茯苓:12g
- 白术:10g
- 炙甘草:9g
- 姜半夏:12g(打碎)
- 干姜:12g
- 远志:9g
- 剂量:6剂
复诊信息
- 复诊日期:2012年3月26日
- 症状变化:前药服用后症状减轻,咳嗽不得卧明显缓解,咳嗽有痰。
- 舌象:略淡,有齿痕,苔薄白
- 脉象:六脉浮弦紧,至数平
复诊方药
- 方名:苓桂术甘汤合半夏干姜散加减
- 组成:
- 桂枝:10g
- 茯苓:12g
- 白术:12g
- 炙甘草:9g
- 姜半夏:15g(打碎)
- 干姜:15g
- 远志:9g
- 桂皮:3g
- 泽泻:10g
- 剂量:6剂
随访
药后痊愈。
按语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
- 此案患者:除咽痒咳嗽外,唯有气短一症,乃寒饮所致咳嗽。
- 唐师治疗:以温阳化饮之苓桂术甘汤为基本方,咳嗽加重不得卧,故加用半夏干姜散以温胃散寒、降逆化饮。针对咳痰不爽的症状,唐师常在辨证基础上加用远志治疗。
- 方证合拍:二诊时虽症状减轻,但仍伴咳嗽有痰,故而加用肉桂、泽泻行痰饮,加强祛痰之力,故而再剂而愈。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