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心血不足)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孙某
- 性别:女
- 年龄:47岁
- 初诊日期:2009年1月14日
主诉
心慌伴头晕1个月。
现病史
- 自诉: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头晕,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无力,胸闷气短,自汗。
- 既往史:有血小板减少症。否认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有剖宫产手术史,无外伤史及输血史。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 神清,血压110/65mmHg。
-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
- 心率67次/分,律齐,心界无扩大,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 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肿。
-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 舌质澹红,脉象细弱。
辅助检查
-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心肌复极异常。
- 心脏彩超:左心舒张功能减退,二尖瓣反流(轻度),三尖瓣反流(轻度)。
- 心肌酶谱及心梗标志物检查:无明显异常。
- 血液分析:红细胞降低,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降低。
辨证分析
-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虚则面色无华。
- 心血不足,不能养心,故而心悸。
- 心血亏损,不能上营于脑,故而头晕。
- 血亏气虚,故倦怠乏力。
- 舌为心苗,心主血脉,心血不足,故舌质澹红,脉象细弱。
中医诊断
- 心悸一心血不足
西医诊断
- 窦性心动过缓
- 血液二系减少症
中医治则
-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治疗
1. 针刺治疗
- 取穴:百会、神门、通里、内关、心俞、厥阴俞、脾俞、足三里
- 手法:补法
- 留针时间:30分钟
- 频率: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2. 穴位注射
- 药物:当归注射液
- 取穴:心俞、厥阴俞、脾俞
- 频率: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3. 中草药方
- 药物:
- 党参12g
- 黄芪12g
- 白术12g
- 茯神12g
- 酸枣仁12g
- 龙眼肉10g
- 木香10g
- 炙甘草12g
- 当归12g
- 远志12g
- 生姜10g
- 大枣5枚
- 用法:7剂,每日1剂,分2次煎服
复诊记录
第一次复诊
- 日期:隔日复诊
- 症状:心慌较前明显减轻,偶伴有头晕,无视物旋转等不适,偶发胸闷气短,未诉咳嗽咳痰、喘气,未诉恶心、呕吐等症。精神可,睡眠较前明显好转。
- 体征:血压115/72mmHg,心率70次/分,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舌质澹红,脉象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