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黎生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范某某
- 性别:女
- 年龄:15岁
病史
摔伤后左小腿肿痛,功能障碍3天来诊。
检查
- 解除石膏托:见左小腿中下段显著肿胀,足旋后20°,有反常活动。
- X线片:左胫骨中段,腓骨下段螺旋骨折,远折端旋后。
诊断
左胫腓骨螺旋型骨折。
处理
手法治疗
- 复位
- 患者仰卧,膝关节屈曲130°
150°,两助手对抗牵引35分钟。 - 术者立于伤侧,右手握持胫骨近端,左手握其远端。
- 令近位助手固定膝关节,远位助手徐徐旋前至足中立位。
- 复位成功。
- 患者仰卧,膝关节屈曲130°
- 固定
- 取胶合板2块,半寸宽弹性竹片2块,一寸宽竹片1块,以棉花、纱布按小腿形状塑形。
- 先置内、外侧夹板,绷带缠绕超踝固定。
- 继置前、后竹片超踝包绕整个小腿。
- 用一条胶布通过跟骨加固内外侧夹板。
- 再用4条寸带固定。
- 术后摄X线片,旋转畸形转正,对位对线佳。
药物治疗及练功
- 骨折三期辨证施治
- 开放性骨折早期:在活血化瘀方药中加用清热凉血,祛风解毒之品,如牡丹皮、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地丁、防风等。
- 早期局部肿甚:酌加利水消肿之药,如木通、薏苡仁等。
- 胫骨中下1/3骨折:局部血供较差,容易发生骨折迟缓愈合或不愈合,故后期重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
- 陈旧性骨折:施行手法折骨或切开复位,植骨术后,亦应及早使用补法。
复查
- 治疗30天复查:骨折线模煳,临床治愈,解除固定物,外用熏洗药,进行功能锻炼。
- 第51天复查:断端骨痂丰富,症状消退,踝关节正常。
诠解
- 胫腓骨骨折:下肢常见骨折,多发于青壮年和10岁以下儿童,其中以胫腓骨双骨折多见,其次为胫骨干骨折,单纯的腓骨骨折较少见。
- 直接外力损伤:多发,其次为间接外力损伤,间或有长途跋涉而引起者。
- 胫腓骨双骨折:失去相互支撑,多移位明显,复位固定后容易再错位;斜形、螺旋形骨折,复位固定后受肌肉收缩影响,也容易再错位,处理上要慎重。
- 复位要点:术者双手分别握持胫骨上、下折端,助手反移位方向旋转,手法必须稳、准、轻、柔。持续对抗牵引为整复良好的前提条件。
- 固定方法:胡氏按小腿外形生理曲线临时塑制的小腿夹板,加之绷带平均加压,着力稳妥,超踝关节固定,保持伤足中立位置等均能增加骨折稳定性。
- 护理:保持屈膝、小腿外展中立位、小腿后方垫以软枕,按骨折移位方向,悬空或垫高足跟(警惕压疮)。
- 软组织损伤:骨折局部软组织过度损伤,局部压力增高,易致胫前肌综合征等。
【按语】
- 胫腓骨螺旋骨折整复要点:术者双手分别握持胫骨上、下折端,助手反移位方向旋转,手法必须稳、准、轻、柔。持续对抗牵引为整复良好的前提条件。
- 螺旋骨折的固定:胡氏按小腿外形生理曲线临时塑制的小腿夹板,加之绷带平均加压,着力稳妥,超踝关节固定,保持伤足中立位置等均能增加骨折稳定性。
- 小腿横断、重迭、粉碎等型骨折,应酌情选用适当手法,只要术前设计合理,人力组织得当,均可免于手术。
- 小腿骨折整复固定后,护理极为重要,保持屈膝、小腿外展中立位、小腿后方垫以软枕,都是必要的方法。
- 骨折局部软组织过度损伤,局部压力增高,易致胫前肌综合征等。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