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案:马某

基本信息

  • 患者:马某,女,57岁
  • 初诊日期:1990年3月2日

主诉

胃脘痞胀痛反复发作年余,饥饿时痛重,纳食后则胀满,呕恶不适,有时疼痛如绞,呈痉挛样,食欲减退。

体征

  • 舌象:舌质红苔白腻
  • 脉象:脉细弦
  • 检查:胃镜检查见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呈灰红色,伴水肿

初诊辨证

证属肝胃不和,肝郁胃滞

初诊治疗

  • 药物
    • 柴胡 10g
    • 白芍 15g
    • 香附 10g
    • 木香 10g
    • 延胡索 10g
    • 枳壳 10g
    • 陈皮 10g
    • 法半夏 10g
    • 砂仁 10g
    • 吴茱萸 3g
    • 黄连 6g
    • 丹参 15g
    • 炒川楝子 10g
    • 郁金 10g
    • 茯苓 10g

服药效果

服药10余剂,胃胀痞闷感明显减轻,嗳气反胃,呕恶不适感渐消,食欲增加。

复诊情况

  • 症状变化:但由于饮食不注意,过食酒肉后突发胃脘刺痛,呕吐恶心,头晕,腹胀如鼓,舌苔白腻,脉濡数。
  • 辨证:证属胆胃不和,湿浊郁于胃腑

复诊治疗

  • 药物
    • 黄连 6g
    • 竹茹 10g
    • 陈皮 10g
    • 法半夏 10g
    • 茯苓 10g
    • 焦山楂 10g
    • 枳壳 10g
    • 佩兰 10g
    • 豆蔻仁 10g
    • 厚朴 10g
    • 延胡索 10g
    • 炒川楝子 10g
    • 白芍 15g

服药效果

服药6剂,胃脘疼痛、胀满逐渐缓解,呕吐、恶心减轻,但仍纳呆,无食欲,周身疲乏无力,两胁窜痛不适,舌质澹苔白腻,脉细弦。

后期治疗

  • 辨证:肝郁已渐疏通,湿热得以清化,见症以脾虚肝郁为主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