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 女
  • 年龄: 29岁
  • 职业: 农民
  • 就诊日期: 1994年10月21日
  • 主诉: 慢性肾功能衰竭

病史

  • 10年前: 有肾病史,经中西药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
  • 近半年: 晨起眼睑浮肿,逐渐波及下肢,腰酸痛,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纳呆、腹胀便干,尿量少,每日约400ml。身困嗜睡,精神差。

体征

  • 舌象: 舌体胖大,质暗,苔黄腻
  • 脉象: 脉滑数
  • 血压: 26/13.5kPa
  • 血常规: WBC 6.0×10^9/L, N 0.76, L 0.24
  • 尿素氮: 25.4mmol/L
  • 血肌酐: 4.2mg/dl
  • 尿蛋白: (卅+)

诊断

  • 西医诊断: 慢性肾功能衰竭
  • 中医诊断: 脾肾虚弱,湿热内侵

按语

  • 病因分析: 脾肾功能衰退,阴浊之邪潴留,不能排出体外而产生自身中毒症状。
  • 治疗原则: 清热解毒,通腑泄浊,益肾健脾,活血利水。
  • 治疗措施:
    • 第一阶段:生黄芪30g, 黄芩12g, 白术15g, 茯苓皮15g, 大腹皮15g, 赤小豆30g, 丹参14g, 赤芍15g, 山萸肉15g, 陈皮10g。水煎服5剂后,症状无变化,反而恶心呕吐加重,小腹胀满疼痛,日尿量约200ml。
    • 第二阶段:生大黄15g, 枳实10g, 厚朴10g, 丹参20g, 槐花30g, 蒲公英20g, 制附子10g。水煎2次,取药汁200ml,保留灌肠200ml,4小时后继灌150ml,连续保留灌肠2天,大便日23次,尿量日10001500ml,浮肿消退,恶心呕吐缓解,诸症减轻。
    • 第三阶段:继用上方加减保留灌肠1周,症状消失,复查血常规、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等基本正常,继用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调整善后。

按语总结

  • 治疗效果: 采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配合治疗是泄浊外出的良好途径。
  • 用药原则: 在正虚邪盛,湿浊瘀毒滞留于体内的情况下,采用缓攻的治疗方法,既能清热解毒、行气化瘀,又能促进肾脏对氮质的排泄,纠正脏腑阴阳平衡,保护残存的肾脏功能,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