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哮喘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刘某,男,80岁
- 初诊日期:2006年7月24日
初诊情况
1. 主诉
患者因哮喘重度发作由急诊室收入病房。
2. 病史
- 病程:反复哮喘发作2年,起于2年前胆结石摘除术后。
- 症状:哮喘经常突然发作,此次无明显诱因突然发作,急诊抢救治疗24小时后哮喘无缓解。
3. 体征
- 入院后症状:喘息不能平卧,不能说话,喉中痰鸣,哮喘声大如轰鸣,咳嗽,痰黄量多,面色潮红,胸胁胀闷,腹部胀满,纳差,大便秘结。
- 查体:双肺满布痰鸣音,心率130次/分。
4. 诊断
- 中医诊断:胃食道反流相关性哮喘
- 西医诊断:哮喘重度发作,心衰
5. 治疗
- 西医治疗:抗炎、持续泵入氨茶碱,使用甲强龙每日达320mg。
- 中医治疗:生石决明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羚羊角0.6g(分冲),代赭石30g(先煎),旋覆花12g(包),醋柴胡12g,香附12g,郁金12g,川楝子12g,全蝎6g,法半夏12g,竹茹12g,熟大黄6g,炙麻黄6g,桑白皮12g。7剂,水煎服。
二诊情况
1. 二诊日期
2006年7月26日
2. 二诊症状
- 症状:气喘痰鸣声音明显减轻,已能平卧和说话,大便已解,仍喘息气粗,夜间喘息重,咳嗽,痰黄稠,量多,胸闷,胁腹胀满,心烦不安,面赤,口苦,纳差。
- 查体:双肺仍散在哮鸣和痰鸣音,心率100次/分。
3. 治疗
- 调整:减少激素用量,继续服用上方5剂。
三诊情况
1. 三诊日期
2006年7月30日
2. 三诊症状
- 症状:喘息哮鸣基本消失,胸闷、胁腹胀满减轻,仍咳嗽,咯白痰量多,面赤口苦。
- 查体:双肺偶及哮鸣音,无痰鸣音,心率90次/分。
3. 治疗
- 调整:生石决明30g(先煎),羚羊角0.6g(分冲),代赭石30g(先煎),旋覆花12g(包),醋柴胡12g,香附12g,郁金12g,川楝子12g,法半夏12g,竹茹12g,熟大黄6g,桑白皮12g,苏子12g,海蛤壳30g(先煎)。7剂,水煎服。
- 调整:停用硝酸甘油,减少氨茶碱用量。
四诊情况
1. 四诊日期
2006年8月7日
2. 四诊症状
- 症状:哮喘好转,仍咳嗽,咯白痰量多,腹稍胀,时有嗳气,口苦,时有夜间心烦。
- 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无哮鸣音。
3. 治疗
- 调整:党参10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15g,生龙牡各30g(先煎),绿萼梅10g,檀香6g,法半夏12g,苏子梗各12g,枳实10g,厚朴10g,紫菀15g,款冬花12g。7剂,水煎服。
疗效
7剂后患者无哮喘发作,咳嗽白痰大减,无腹胀、嗳气、口苦,舌暗苔白,夜间心烦减轻,患者好转出院,要求带上方继服。中药间断服用,门诊随诊半年,哮喘未发作。
按语
- 总结:患者哮喘反复发作,中医辨证为胃食道反流相关性哮喘,治疗以清热化痰、平喘止咳为主。随着病情好转,逐渐调整药物,最终达到治愈效果。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