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某医案
一诊
- 时间:1985年4月8日
- 症状:
- 咽头、舌根疼痛,有磨擦感。
- 西医诊断为“口腔白斑溃疡”,做过三次冷冻,无效。
- 左侧舌背部有2cm×2.5cm卵圆形斑块,基底韧硬。
- 右颊粘膜也有白斑一块,形如糜烂型扁平苔癣,约1.5cm×1.5cm。
- 舌脉:
- 舌薄苔
- 脉细弦
- 医案:
- 斑在浅表,而韧硬于中,当从攻坚为主,拟三甲散大意。
- 药物:
- 炮山甲10g
- 鳖甲10g
- 三棱6g
- 莪术6g
- 九香虫10g
- 地鳖虫10g
- 乳香3g
- 没药3g
- 桃仁10g
- 落得打10g
- 白芥子10g
- 5剂煎服
二诊
- 时间:1985年6月10日
- 症状:
- 左侧舌背部白斑2cm×3cm
- 右颊粘膜白斑同上诊
- 舌脉:
- 舌薄苔
- 脉细弦
- 按语:
- 画饼不能充饥,弗药焉可去疾,裁方得失之责在医,求痊与否之择在己。
- 医案:
- 继进原方药五剂。
三诊
- 时间:1985年7月4日
- 症状:
- 磨擦痛明显减轻,新增烧灼感,头痛集中于眉心,四肢倦怠,神疲。
- 右侧舌背的损伤面缩小为2cm×2cm
- 右颊处损伤面亦明显缩小
- 舌脉:
- 舌薄苔
- 脉平
- 按语:
- 药不对“病”而方也对“症”,再欲何求?唯新添烧灼之感及四肢乏力、神疲者,良以时临长夏,湿浊司令,上蒸而烧灼,困脾则神疲乏力。
- 医案:
- 在短期内原方稍事增减。
- 药物:
- 炮山甲10g
- 三棱6g
- 莪术6g
- 白芥子6g
- 九香虫10g
- 土鳖虫10g
- 苍术5g
- 川柏3g
- 六一散12g(包煎)
- 5剂煎服
四诊
- 时间:1985年7月16日
- 症状:
- 局部已舒服,唯还有些辣痛
- 精神已振作
- 口中有腥味
- 检查:
- 舌背和右颊白斑面积又见缩小
- 舌脉:
- 舌薄苔
- 脉平
- 医案:
- 古来医糜有法,治斑无方,运用活血化瘀,虽谓摸索,已见端倪。
- 药物:
- 炮山甲10g
- 三棱6g
- 莪术6g
- 九香虫10g
- 土鳖虫10g
- 当归10g
- 赤芍6g
- 晚蚕砂10g(包煎)
- 佩兰10g
- 元参10g
- 5剂煎服
- 按语:
- 药进5剂后,又随症加减进服20余剂,诸症消退。
- 检查:舌背和右颊白斑消失。
按语
- 口腔粘膜白斑,属中医的口疮,传统治疗多从心脾积热或虚火上炎论治。
- 本例患者因斑块基底坚韧而硬,症情较顽,已非一般草木所能奏效。
- 根据古人“怪病皆生于痰,顽病多属于瘀”的说法,方选三甲散加减以攻坚破瘀。
- 由于大量活血破瘀之品的“冲击”,使坚韧的白斑逐渐软缩消失,最后疾病痊愈,取得良好的疗效。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