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对《伤寒论》及经方的应用心得
经典与传承
刘老认为中医古籍虽浩繁,但《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之源,是历代医家宗其理,展其术,承先启后的基础。《伤寒杂病论》不仅填补了《内经》在临床医学方面的不足,且开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温病学说是《伤寒论》的补充和发展,两者结合则是完整的外感热病学。
刘老的学术观点
刘老对经典着作及历代医学派别之观点不生搬硬套、人云亦云,主张破除门户之见,学各家之长,择其善者以从之,兼收并蓄,取精用宏。研读经典,要明其理,知其要,融会贯通,将经典理论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从实践中对经典理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经过反复临床,不断总结经验,以提高疗效。
《伤寒论》的应用
《伤寒论》所载113方,系“众法之宗,群方之祖”。临证运用其治疗杂证,医桉颇多,疗效极佳。如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投大承气汤,服药一剂,燥粪下,疼痛止,肠胃通,频矢气,区区几角钱,急危重症即获痊愈,患者幸免一刀之苦。
仲景的用药法度与组方原则
刘老对仲景的用药法度,组方原则亦推崇备至,且领会深刻。其处方用药常选数味,很少超过12味,鲜有用大方者。仲景之方药味不多,但功效神奇,说明治病处方不在大小,贵在辨证准确,制方用药君臣佐使职责分明,寒温补泻治法得当。
现代疾病的治疗经验
刘老受仲景半夏泻心汤、乌梅丸等组方用药法度的启示,针对现代不少疾病,临床常见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复杂证候,常以寒温并用,补泻兼施之剂而获验。如治外感高热,常辛凉与辛温并用;治咳喘证,多用二陈汤加青礞石等寒温并施;治鼓胀,多攻补兼施;治肝病腹胀、胆石症、胆囊炎、胃脘痛,多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均取得满意疗效。
具体案例
- 李某的治疗
- 病情描述:右胁热疼向肩背部放射,伴心下痞满二月余。
- 诊断:胆胃不和,寒热夹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