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发热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凌某
- 性别:女
- 年龄:26岁
- 病情:产后发热
病史
- 发病时间:产后1周,从10月30日起
- 主要症状:恶寒发热,汗出不解,左下腹隐痛
- 就诊医院:某医院
- 检查结果:疟原虫(-),试从疟疾治疗不效
- 进一步检查:左下腹有轻度压痛,左侧鼠蹊部有豌豆大淋巴结,有压痛、能活动,二侧肾区无明显压痛、叩击痛。妇科检查:阴道见少量脓性分泌物,有臭味,左侧附件轻度增厚,稍有压痛。体温39.2℃,脉搏110/分,白细胞16.6×10°/升,中性粒细胞0.91,淋巴细胞0.09,胸透(-),小便常规(导尿)尿酸盐(+++),以后重复3次(-),仅见脓细胞0~1,尿培养(-),血培养(-),阴道分泌物培养:白色葡萄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
临床表现
- 发热情况:寒热往来不定,热重于寒,昨日热势加剧,头昏痛,腰嵴肢节酸楚,口干而苦,有热臭气,恶露黏稠,偶有澹红色,左下腹隐隐作痛
- 舌象:舌苔薄白、舌质红
- 脉象:脉濡数
- 其他症状:精神倦怠,面红,头发湿润多汗,呼吸较快
体征
- 腹部检查:肝大肋下1.5厘米,剑突下3厘米,左下腹有轻度压痛,左侧鼠蹊部有豌豆大淋巴结,有压痛、能活动
- 妇科检查:阴道见少量脓性分泌物,有臭味,左侧附件轻度增厚,稍有压痛
辨证分析
- 辨证:产后气血虚弱,外邪乘袭,营卫不和,邪稽少阳,有热入血室、动风发痉之虑
- 治疗原则:扶正达邪,和解清热
初步治疗
- 方剂:柴胡桂枝各半汤、清魂散
- 药物:
- 柴胡10克
- 桂枝10克
- 白芍10克
- 炒黄芩10克
- 荆芥炭5克
- 青蒿10克
- 白薇10克
- 生黄芪10克
- 当归10克
- 川芎5克
- 茯苓10克
- 泽兰10克
- 甘草3克
- 生姜2片
- 大枣3枚
- 煎服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调整治疗
- 调整原因:药后夜7时许身热仍有38.8℃,汗多,原方再投,翌晨热势不衰,汗出淋漓。中午热势升高至40℃
- 调整方剂:人参白虎汤
- 药物:
- 白沙参10克
- 生石膏(先)60克
- 知母10克
- 生甘草3克
- 牡丹皮10克
- 赤芍10克
- 泽兰10克
- 栀子10克
- 竹叶20片
- 煎服方法:水煎服
进一步调整
- 调整原因:午后3时许服药,药后心中烦热大减,汗出减少,身热减轻,夜8时测体温38℃
- 调整方剂:清营解热之剂
- 药物:
- 青蒿10克
- 白薇10克
- 赤芍10克
- 白芍10克
- 当归10克
- 川芎3克
- 泽兰10克
- 栀子10克
- 白沙参10克
- 焦山楂炭12克
- 茯苓12克
- 竹叶20片
- 煎服方法:水煎服
后续治疗
- 调整原因:第4日热不再起,唯肠鸣隐痛,便溏
- 调整方剂:归芍六君汤
- 药物:
- 白沙参10克
- 生石膏(先)30克
- 知母5克
- 生甘草3克
- 牡丹皮10克
- 赤芍10克
- 泽兰10克
- 栀子10克
- 竹叶20片
- 煎服方法:水煎服
复查结果
- 白细胞:5.4×10°/升
- 中性粒细胞:0.66
- 淋巴细胞:0.03
- 嗜酸粒细胞:0.04
按语
- 按语:此例经验主要在于掌握白虎证大热、大渴、大汗、脉大的特点,结合产后高热,津气两伤,脉虚大的具体表现,用人参白虎汤后5小时左右,即能使高热下降,症状改善,既显示“有是症而用是药”的重要性,同时也提示了勿拘泥于产后宜温忌凉的说法。
- 出处:2005年第4期《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