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郁滞常致血瘀,故佐以川芎行气活血;小儿脾肾不足,故用神曲、山楂、莱菔子绝痰源;小量仙茅、淫羊藿固根柢

患者信息

  • 姓名:史某
  • 性别:男
  • 年龄:6岁2个月
  • 就诊日期:2005年7月11日(小暑)
  • 主诉:哮喘4年,复发1周

诊断

  • 初诊:痰热壅肺之哮喘证,本虚标实,以邪实为主。
  • 二诊:咳喘4年,正气已虚;痰热去之大半,然余邪未尽。

体征

  • 初诊
    • 精神尚可,面色微红
    • 呼吸稍促
    • 咽红,右扁桃体Ⅰ°肿大,色红,无脓栓
    • 肺部听诊呼吸音粗,两肺底外侧可闻及少许不固定中水泡音
    • 心脏听诊正常
    • 舌质稍红,舌苔根部微黄厚腻
  • 二诊
    • 咳喘明显好转,偶咳,咽痒
    • 舌质稍红,舌苔微黄稍厚
    • 脉细

按语

《证治汇补·哮病》指出:“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该儿患“哮喘”4年,此乃痼疾。本次发于小暑时节,遇感触发,引动宿痰,痰气交阻,气道不利,肺失清肃,故见咳喘,有痰,肺部闻及湿性啰音。其舌质稍红,舌苔根部微黄厚腻,脉细滑,亦痰热内蕴之象,而以痰浊为主,热象稍轻。患儿精神尚可,纳食较好,呼吸平稳,知其病非重证,正气尚耐攻伐。故初诊祛邪为主,以清热化痰,止咳定喘为法,自拟痰热咳喘方加味治之。方中炙麻黄、前胡、枳壳、青皮、橘皮、百部,宣通肺气而止咳;杏仁、葶苈子、紫苏子、炒莱菔子、地龙、白果,降气祛痰而平喘;蒲公英、鱼腥草、瓜蒌皮、法半夏、薤白清热化痰;川芎行气活血;神曲、山楂助运消食,顾护脾胃。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