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证治

病案简介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刘某
  • 性别:女
  • 年龄:35岁
  • 职业:干部
  • 初诊日期:1972年9月18日

主诉

发热1年间断不退,全身肿胀,关节剧痛。

现病史

  1. 1970年:公出南方,面部起红色晒斑3~4片,发痒。
  2. 1970年10月:开始发病,恶寒发热,关节痛,身沉重。
  3. 1971年5月20日:发热,活动困难,诊断为脉管炎,治疗无效。
  4. 病情发展:全身关节肿痛,发热37.5℃~38℃之间。
  5. 1971年:经多方医院检查,诊断为游走性脉管炎、多发性静脉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6. 1972年:经某医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1年病情不见好转。

初诊时症状

  • 步履艰难,背负入室。
  • 颈项围巾紧围,时值九月,棉衣加身。
  • 痛苦面容,伏桉呻吟。
  • 气乏不欲言语
  • 头面浮肿,目不能睁。
  • 全身肿胀,皮肤绷急欲绽。
  • 关节烦痛,如针刺感。
  • 头重眩晕,恶心欲吐。
  • 神志朦胧
  • 胸脘痞闷,食少纳呆。
  • 尿少短赤,兼有涩痛。
  • 舌体胖大,舌苔灰黄厚腻。
  • 两脉弦滑兼数而有力,壮热。
  • 每日服大量激素

病析

  • 病因:病前于南方伤湿内伏,后于北方复感寒邪,内伏湿邪与外感寒邪两相搏结,酝酿成湿热。
  • 症状:发热恶寒,身重关节痛,湿淫于内,郁久化热,湿热留恋,蔓延三焦而致遍体肿胀,湿热相搏则肢节烦痛,湿着太阳经则头项腰嵴痛,湿伤太阴则肩臂痛着,湿着阳明,从热所化,故一身尽痛,湿郁而为热则壮热不解,湿邪重浊则下肢沉重不移,因于湿则头如裹,清阳不升,浊阴上冒则头目昏沉,神志朦胧,湿邪阻胃则恶心呕吐,食少纳呆。
  • 诊断:湿热病(湿热胶结)。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