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某水肿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杨某,男,13岁
- 就诊日期:2005年12月17日
- 主诉:蛋白尿、浮肿7天
初诊
1. 病史
- 既往史:3岁时患肾病综合征,经治疗已愈,3年未发。1周前出现打喷嚏、流涕、尿量多(每天1500ml)、双眼睑浮肿,查尿蛋白(十十+)。
- 治疗情况:予抗感染治疗5天,尿检未正常。昨口服强的松15mg,日1次,仍流涕,浮肿同前。
2. 体征
- 血压:105/80mmHg
- 体重:42kg
- 精神状态:反应可
- 呼吸:平
- 双眼睑浮肿:(+)
- 双扁桃体:I°肿大
- 脚踝处:轻度凹陷性水肿
- 心肺:无异常
3. 舌象
- 舌质:澹胖
- 舌苔:薄白根腻
- 脉象:沉缓
4. 辅助检查
- 尿常规:RBC45/HP, WBC 9/HP, PRO(++), 黏液丝(十+)
- 血常规:WBC7.8g/L, LYM 3.3g/L, GRAN 4.3g/L, HB 105g/L, PLT 355g/L
- 肝肾功能:ALT 17U/L, TP 64g/L, ALB 36g/L, CHOL 5.65mmol/L, BUN4.1mmol/L
5. 诊断
- 诊断:阴水
- 证型:脾肾阳虚,风袭水盛
6. 治疗方案
- 方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皮散、五苓散加味
- 药物:
- 炙麻黄10g
- 连翘15g
- 生姜皮5g
- 桑白皮10g
- 橘皮10g
- 大腹皮10g
- 猪苓15g
- 泽泻10g
- 桂枝6g
- 白术10g
- 防己15g
- 牛蒡子15g
- 黄芪30g
- 茯苓皮20g
- 用法:7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
- 注意事项:停“强的松”,注意饮食调养
二诊
1. 服药后反应
- 尿量:较前增加1倍,约日3000ml
- 症状:无汗,纳好,大便调,口不干,无涕,无乏力
2. 体征
- 体重:39.5kg
- 眼睑及全身浮肿:(一)
- 咽部:不红
- 心肺:听诊无异常
3. 辅助检查
- 血常规:WBC6.4g/L, LYM 3.5g/L, GRAN 2.8g/L, HB 116g/L, PLT 394g/L
- 肝肾功能:ALT 19U/L, TP 75g/L, ALB 43g/L, CHOL 6.07mmol/L
4. 诊断
- 诊断:阴水
- 证型:脾肾阳虚,风袭水盛
5. 治疗方案
- 方剂:双六味地黄汤加味
- 药物:
- 生地黄15g
- 山茱萸肉8g
- 山药15g
- 茯苓20g
- 牡丹皮10g
- 菊花10g
- 知母8g
- 枸杞子10g
- 泽泻10g
- 黄柏8g
- 滑石20g
- 生甘草10g
- 生黄芪30g
- 淫羊藿8g
- 猪苓20g
- 蝉蜕20g
- 橘皮10g
- 白术10g
- 用法:15剂,日服1剂,分3次口服
三诊
1. 服药后反应
- 症状:咽痛,无涕,无发热,大便干,日1次
2. 体征
- 咽部:红
- 心肺:听诊无异常
3. 辅助检查
- 尿常规:RBC0/HP, WBC9/HP, PRO- 黏液丝少许
4. 诊断
- 诊断:阴水
- 证型:脾肾阳虚,风袭水盛
5. 治疗方案
- 方剂:双六味地黄汤加味
- 药物:生首乌30g
- 用法:15剂,日服1剂,分3次口服
按语
- 总结:此为肾病复发案。久病水肿(7年),虽病缓解3年,但脾肾阳气亏虚之本仍存;其面色黧黑、舌澹、舌体胖可证。此次因感冒而复发,虽经治疗,仍鼻塞流涕、头面肿甚,乃风邪客于肺卫,阻于肌表,肺失宣肃所致。加之脾虚失运,水湿内停;肾亏开阖封藏失司,主水无权,故全身尽肿,尿浊,纳差,化验见蛋白尿,血浆白蛋白下降,胆固醇升高,舌澹胖,苔白腻。其表邪虽在,然正气虚衰,卫阳又为邪遏,不能鼓动脉气,水气内盛,故脉不见浮反显沉缓。此本虚标实之证,病及肺脾肾,当解表宣肺,大剂行水急治其标,佐以扶正。是故以五皮散、五苓散加味治之。二诊诸症悉解,且血浆白蛋白升至正常,尿Pro(—)。虑及前方大剂利水有伤阴化热之势,而水湿未尽,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用双六味地黄汤加味以益肾健脾,清热利湿。三诊患儿病情未再出现反复,因此继以原方巩固治疗。
- 注意事项:一般而言,无论阳水、阴水,虽病机属性不同,然在外邪引发、水湿内盛之时,均以邪实为病机的主要方面,故祛邪乃当务之急。一者,外邪速去,不致化热入里,与水湿相结而成湿热胶固之势,使水肿难退。二者,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外邪水湿久留,易伤正气;脏腑虚损,不利水肿消除,却可使病程迁延或变证随起。三者,水肿之复发,多由外感时邪而起。因此,积极采取“开鬼门,洁净府”之疏风宣肺,利水消肿的方法,多能获效。
- 总结:总之,彻底、持久祛邪,对小儿水肿治疗意义重大,本案即用此法之典型。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量祛邪利水药中加大剂补气之黄芪。其意显在该药既能助表中之气,以增利水行水之功;又能顾护其本虚之体,制约麻、桂等发汗之品,以免耗气伤津。二诊表邪水湿既解,虽重在培补脾肾以治本,然仍不忘清热利湿,益气疏风,以除余邪。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