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眩晕(颈椎病)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李某
  • 性别:女
  • 年龄:52岁
  • 职业:银行精算师
  • 居住地:上海市多层住宅小区

初诊信息

  • 初诊日期:2008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十二,春分前1天)
  • 主诉:目眩头晕及颈痛3个月,加重1周
  • 现病史
    • 患者有多年伏案工作史,今年年初起阵发性头晕发作,经常性颈项部板滞、疼痛。
    • 有时头颈转动或偏向一侧时眩晕加重,伴有冷汗及恶心症状。
    • 外院以眩晕、颈椎病诊治,予西比灵、丹参等中西医药物治疗,症状稍有好转,但多次反复。
    • 近1周又有明显的头晕及颈痛,接受推拿专科诊治的建议来本科就诊。
  • 体检
    • 血压:130/85mmHg
    • 神清,无贫血貌
    • 心肺(-),肝脾肋下未及
    • 舌黯红,苔薄白,脉细弦
  • 专科检查
    • 颈椎生理弧度平直,两侧颈项部肌张力明显增高,C34颈椎右棘旁压痛(++)而无肩及上肢痛
    • 前屈20°,后伸10°,左右侧屈10°,左右旋转10°
    • 旋颈试验(+),叩顶试验(-),颈椎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 上肢腱反射(++),Hoffmann(-)
  • X线检查
    • X线平片提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C34节段略后突),钩椎及椎体边缘增生,C3/4、C4/5、C5/6椎间隙变窄;符合颈椎病表现
  • 头颅CT片:未见异常改变
  • TCD检查:提示基底动脉痉挛
  • 中医诊断:眩晕(肝肾不足、气滞血瘀)
  • 西医诊断:颈椎病(椎动脉型)

辨证论治

  • 病机分析
    • 患者年逾五旬,肝肾始衰不足,长期伏案劳累,内伤积损,气血生化乏源,元气亏虚;气为血帅,气虚推动无力,血行停滞,瘀滞脉中,气血不能上通下达,上不荣脑髓,下不荣筋骨,故见眩晕、颈痛。
    • 患者每每眩晕发作与头颈位置改变相关,当转颈或头颈偏向一侧,瘀滞者使脉道变窄,气滞血瘀加重,故头颈转侧则眩晕为甚。
  • 舌脉
    • 舌黯红,苔薄白,脉细弦
  • 治疗原则
    • 患者有颈椎病史,眩晕及颈痛病情虚实夹杂,标实本虚。近日眩晕颈痛加重,故急者治其标,治疗颈椎病为主。
  • 推拿治法
    • 松解:颈部后伸肌群,沿颈椎两侧施以一指禅推法、按揉法及拿法15分钟
    • 调整:颈椎小关节紊乱,坐位或仰卧位,后枕和下颌为支点,持续机械牵引及拔伸手法
    • 通络:疏通头面气血经络,前额、头顶、颞侧、后枕、颈项,沿印堂、头维、太阳、百会、风池等穴施以一指禅推法、按揉法及拿法10分钟
  • 治疗时间:50分钟
  • 治疗效果
    • 推拿治疗后自感眼前发亮、视物清晰,目眩头晕即有好转,于诊室、走廊行走较治疗前自感明显轻松
    • 患者要求按照本推拿疗法继续治疗

后续治疗

  • 二诊:2008年3月20日
    • 患者眩晕颈痛有好转,颈椎活动较前灵活
    • 继续前法,推拿续治
  • 三诊:2008年3月21日
    • 患者眩晕颈痛明显好转,颈椎活动尤其是转颈或侧向一侧时已无眩晕感觉
    • 继续前法,推拿续治
  • 四诊:2008年3月22日
    • 患者眩晕、颈痛基本消失,颈椎旋转等活动正常
    • 继续前法,推拿续治

病情观察

  • 随访:此后至4月19日的四个周六,患者在休息日来复诊,自诉伏案久坐后有目胀头胀,而无头晕,颈部活动也正常
  • 随访至今:未见头晕复发,患者对本推拿疗法的效果满意

医案分析

  • 眩晕:目眩头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昏暗欲倒,并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至《证治汇补》有“眩晕”病名前,《内经》中的“诸风掉眩”、“目为之眩”、“胫酸眩冒”,《金匮要略》中的“其人苦冒眩”、“胸胁支满目眩”,《丹溪心法》中的“眩者,言其黑运转旋,其状目闭眼暗,身转耳聋,如立舟船之上,起则欲倒”等,对有关眩晕已有描述。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