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病医案
病历摘要
- 患者信息:徐某,男,5岁。
- 主要症状:全身皮肤散在性红斑、水疱、脓疱2天,脓疱周围呈炎性红晕,如花生米至蚕豆大小,疱液呈澹黄色,疱壁薄而松弛,易破溃,露出红色表浅糜烂面,上覆脓性分泌物,部分结成脓痂,排列成环状。
- 辅助检查:血象:白细胞14.0×10°/L, 余项未见异常。
- 诊断:脓疱病。
辨证治疗
- 证型:热毒外受,熏蒸肌肤。
- 方剂:银翘苦参汤化裁。
- 药物组成:
- 土茯苓 10~20克
- 萆薢、苦参 各5~15克
- 金银花、连翘、牡丹皮、茵陈、白鲜皮、大黄、紫草、甘草 各5~10克
- 黄柏 3~9克
- 苍术 3~6克
- 川黄连 1~3克
- 用法:每日1剂,前2煎药液分2次服,第3煎药液熏洗患处,早、晚各1次。
- 疗效:3剂后全身皮肤脓疱消失,脓痂部分脱落,无瘙痒感。原方继用3剂以巩固疗效,2周后随访,患儿痊愈。
按语
- 病因分析:本病之发生与天暑炎热,地湿蒸腾,暑湿交蒸,脏腑蕴热,火毒结聚,热毒外受,熏蒸肌肤有关。且小儿肌体稚弱,皮肤娇嫩,易为暑湿热邪侵袭。
- 经验之谈:当代外科名家赵炳南有本病系肺胃蕴热,外受湿毒而致的经验之谈。
- 方义解析:
- 金银花、连翘:清气血热毒、疏散暑热。
- 茵陈、苍术、萆薢:清热利湿。
- 白鲜皮、土茯苓、苦参:清热解毒除湿。
- 黄柏、黄连、大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紫草:凉血解毒。
- 外洗作用:取药渣煎液外洗,能使药力直达病所,发挥清热透邪、收敛除痂之功效。
- 治疗特点:本方内外兼治,故疗效益彰。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