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难点和突破口

准确地诊断辨证寻求更高疗效

1. 中医治疗的辨证论治

  • 中医治疗是通过辨证论治,西医的一个病,中医可以分为不同的证,治疗时应辨证治疗,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不同的治法,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 例如,银屑病(包括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红皮病)通过辨证论治,摸索出8个不同证型,分别用清热凉血活血、养血润肤活血、活血化瘀软坚、清热除湿活血祛风等8个法则,对银屑病进行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

2. 中医治疗的机制研究

  • 通过不断摸索,发现患者的病情与血浆血栓素A2、6-酮-前列腺素 Fia及血清IL-8水平有密切关系。
  • 推断常用的一首有效方剂凉血活血汤是通过调整患者的炎症及免疫活性物质而发挥其良好治疗作用的。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继承发扬中西医结合

1.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

  • 中医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可分做数种不同证型,在急性期多属正虚邪实,毒热炽盛,气血两燔;缓解期多存在阴阳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不调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变化。
  • 通过长达近30年的临床研究,系统观察1026例病人,初步探索出一条规律。
  • 将系统性红斑狼疮分为4个证型,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剂量的激素和不同的中药,证明中西医结合组的近、远期疗效均高于其他两组;生存时间延长,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2. 中西医结合的疗效对比

  • 中西医结合组缓解稳定的病例有89.2%,而单纯中药组和单纯西药组分别为56.9%和60.7%。
  • 中西医结合组死亡率9.8%,而单纯中药组和单纯西药组分别为31%和28.6%。
  • 中西医结合组存活15年的存活率达63.3%,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 中西医结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西药组为58.3%。

辨证和辨药相结合

1. 中药的性能和药理研究

  • 中药的性能很复杂,除了中药固有的性味归经,主治功能等特性外,近年来对中药的药理、药化、临床试验等方面研究很多,并有很大的进展。
  • 例如,带状疱疹的治疗,通过辨证与辨药相结合,选择确有抗病毒作用的紫草、板蓝根等解毒中药,大大提高了疗效,且减少了神经痛的后遗症。

实验检测对比不可缺少

  • 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应尽量把握中医的理论和证候的特点,寻找与现代医学相应的检测指标进行观察,并前后对比来客观地判断疗效。

临床科研必须设对照组

  • 由于我国的国情,用人做空白双盲对照尚有一定的难度,但搞科研不设对照组,科学性就不够强。
  • 无对照组的临床观察,很难说服人和令人置信。
  • 可以采用已确定有疗效的其他药物或用其他方法进行对照,以使科研工作更加严谨。

动物模型的塑造

  • 塑造动物模型对一个深入而完整的科学研究来说是很重要的。
  • 中医的动物模型必须根据中医证型来设置,否则只是牵强附会,不能说明问题。

正确理解扶正祛邪进一步研究扶正祛邪的实质

  • 扶正,包括调整内环境的平衡,改善内外环境使之统一等。
  • 祛邪也不能单纯理解为消灭细菌或病毒,二者的辨证关系仍须进一步研讨。

横向联合

  • 临床研究中不单研究方法,研究思路重要,横向联合更不能缺少。
  • 必须有计划地组织力量进行观察,为中心地验证。
  • 采用横向联合的方式,互相协作,互通有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

按语

  • 临床科研中仍存在很多难题,但从方法上我个人认为应该由浅入深,由局部到全面,首先肯定疗效,探索机制,并探讨中西医结合的规律,才能更上一层楼。
  • 对一个复杂的治疗研究,首先应以“法”为突破口,抓法求理,进一步建立具有现代化科学水平的“证”、“法”理论学说,通过实践—提高—再实践—再提高的途径,达到飞跃,研究出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