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某中医医案

一诊

  • 就诊日期:1991年7月2日
  • 患者信息:叶某,女,33岁,淮阴市工行
  • 主要症状:长期口腔溃疡,重点在右侧舌体。1991年5月确诊为“舌癌”,6月做切除手术,切去3/5的右侧舌体,并将左腕肌肉移植到切除部位。手术相当成功,但亦做了颈部淋巴结清除。创伤较大,病者体质极度衰弱,需他人助扶进入科室。舌体肿胀充血,炎性症状无法消退;鼻腔干燥冒火,手掌灼热。
  • 检查
    • 张口仅一指
    • 舌体肥胖,正中傍线(左)一纵行缝合线,前端(舌尖部)还露些肉芽
    • 齿龈肿胀
    • 右颈手术区组织结实韧硬
    • 舌苔厚腻如敷粉(左),移植的“舌体”(右)有毛
    • 右脉细
  • 医案:病发于心苗之舌,虚起于磨折正亏,正是峻补之证。但骨蒸苔腻,虚不受补,而且时临盛夏,滋腻之品正在投鼠忌器之例,暂取轻清轻养。
    • 地骨皮10g
    • 青蒿10g
    • 生地10g
    • 竹叶10g
    • 白扁豆10g
    • 灯心草3g
    • 丹皮6g
    • 赤芍6g
    • 白花蛇舌草10g
    • 7剂煎服

二诊

  • 就诊日期:1991年7月9日
  • 病情变化:药进7剂,牙痛已无,掌灼依然,鼻干咽干,冒火感似乎轻些。一度多痰难咯,药前体温38.3℃,药后37.1℃,总之稍感平稳,口气极重现已转轻,精神大为好转。
  • 检查
    • 开口为一指多些
    • 缝合线痕移于中央(因右半舌体的肿胀消退)
    • 舌苔左半少许,右半并非舌苔而浊腻
    • 右脉细
  • 医案:初试轻清轻养手法,虽有离于治病要诀“立求攻补”之旨,但以轻舟过峡而言,殊感很妥。以其去恙无多,不宜急切求功而进求峻剂,仍应原旨化裁。
    • 青蒿10g
    • 生地10g
    • 竹叶10g
    • 石上柏10g
    • 蚤休10g
    • 藿香10g
    • 丹皮6g
    • 地骨皮10g
    • 赤芍6g
    • 白花蛇舌草10g
    • 7剂煎服

三诊

  • 就诊日期:1991年7月19日
  • 病情变化:舌部诸恙较平稳,唯咀嚼时可以咬着舌边(左)。右耳深部作痛(手术后的),右耳轮麻木发冷感依然,低温仍有(下午37.5℃)。口中口气很重。
  • 检查
    • 舌中缝合痕又向右侧偏移(说明右侧在收敛)
    • 舌体胖,边有齿痕
    • 张口不足两指
    • 右外耳道(-)
    • 舌薄苔
    • 脉细
  • 医案:梅涝始去,酷暑来临,加之痨劳过甚,至口、齿、舌三病,殊有动荡之感,治从清化祛暑。
    • 青蒿10g
    • 地骨皮10g
    • 生地10g
    • 金银花10g
    • 藿香10g
    • 石上柏10g
    • 佩兰10g
    • 马勃3g
    • 丹皮6g
    • 六一散12g
    • 白花蛇舌草10g
    • 西瓜翠一团(自加)
    • 5剂煎服

四诊

  • 就诊日期:1991年7月27日
  • 病情变化:上药进7剂,情况殊感平稳,耳疼得减,掌灼渐轻,颊肌自噬亦不若过去之严重。
  • 检查
    • 右耳(-)
    • 张口达二指
    • 舌体接近正常
    • 舌薄苔
    • 脉平
  • 医案:值已“客避邮亭,船藏密浦”之际,尚无一切不舒,幸甚。原方不敢轻率更张。
    • 青蒿10g
    • 地骨皮10g
    • 生地10g
    • 藿香10g
    • 佩兰10g
    • 石上柏10g
    • 丹皮6g
    • 石斛10g
    • 白花蛇舌草10g
    • 西瓜翠一团
    • 7剂煎服

五诊

  • 就诊日期:1991年8月22日
  • 病情变化:上药服后,口腔溃疡已愈合。左侧下槽牙—g疼痛,掌心仍然有灼热。
  • 检查
    • 舌已正常,活动自如
    • 张口已与正常人相似大小
    • 埋伏齿部红肿
    • 舌薄苔
    • 脉平
  • 医案:舌病基本告失。刻下所苦,掌心灼热,虽退些而尚存,同时左智齿疼痛。处方之主在乎掌灼肤热,齿则能拔则拔,最为上策。
    • 桑叶6g
    • 菊花10g
    • 蝉衣3g
    • 生地10g
    • 丹皮6g
    • 青蒿10g
    • 芦根30g
    • 地骨皮10g
    • 鳖甲10g
    • 红枣5枚
    • 7剂煎服

六诊

  • 就诊日期:1991年9月5日
  • 病情变化:舌体平稳良好,唯舌根部右侧有异物感,口气减轻,掌灼似乎也退些,睡眠比较尚可。唯左前臂刀口有“疤痕疙瘩”出现。
  • 检查
    • 舌薄苔
    • 脉细
  • 医案:刻下所苦,厥为掌心灼热与口气,至于喉头舌根鲠介感事可佐以理气之品,“疤痕疙瘩”事非药力所能应付,必要时光疗可试。
    • 熟地10g
    • 麦10g
    • 川黄柏3g
    • 生石膏15g
    • 知母10g
    • 青蒿10g
    • 鳖甲10g
    • 地骨皮10g
    • 丹皮6g
    • 苏梗10g
    • 佛手5g
    • 7剂煎服

七诊

  • 就诊日期:1991年10月22日
  • 病情变化:上诊方药进服20多剂,很舒服,以挂号困难,在其他医院治疗,方药似不对症。现在主症为口腔干燥,求饮以润,但维持滋润者为时不久。口中气味很重,掌灼还有一些。
  • 检查
    • 右侧舌体稍有胖意
    • 脉平偏细
  • 医案:症登佳境,毋事奢求。刻下宜于轻清胃火,澹扫积浊,毋用峻方重药以自扰。
    • 藿香10g
    • 佩兰10g
    • 生地10g
    • 绿豆衣10g
    • 竹叶10g
    • 灯心草3g
    • 金银花10g
    • 地骨皮10g
    • 丹皮6g
    • 白茅根10g
    • 7剂煎服

八诊

  • 就诊日期:1991年10月31日
  • 病情变化:刻下一切正常,唯为口咽之干所苦。
  • 检查
    • 舌薄苔
    • 脉平偏细
  • 医案:重肉白骨,力挽狂澜,归功于西医手术。驻足红颜,再薰春暖,资助于中药微功。药以治病,矫枉毋须过正。事务观察,关注营养。
    • 太子参10g
    • 生地10g
    • 麦冬10g
    • 泡水代茶饮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