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论治琐谈

健,是健脾和胃助化,因为脾胃是一个高度简括的功能概念,除了消化系统外,还涉及到许多全身性功能范畴,如调节、代谢、免疫等;脾胃不仅是热能动力的源泉,而且是提高疗效,增强抗病能力和促进机体康复的重要因素。因为脾胃居于五脏之中,与其他脏腑关系密切,脾禀气于胃而灌溉四旁,且先天之精唯赖后天之水谷充养,脾胃一虚,则四脏皆无生气。故刘老主张“五脏不足,调于胃”,“百病不已,宜从中治”。先培中土以助运化,使药气四达。另外,六腑“泻而不藏”,故治胃当以通为用。其用药刘老常以六君子汤健脾胃,同时益以荜澄茄、砂仁、鸡内金以行气温中、运脾消食。其偏于阴分不足者,则宜滋脾胃之阴,仿叶氏养胃汤意,用三参(太子参或党参、人参选一,沙参、丹参)首乌汤加鸡内金,以养脏腑。此层次用药补中有通,升中有降,脾阳升发,胃气下行,清升浊降,虚实更替,诚为健脾和胃之良法也。

辨,涉及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胃肠病既是全身功能失调的一个反映,当它形成以后,又可对全身各部位产生影响。亦是不可忽视的次要矛盾,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则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所以刘老认为对胃肠病兼证,当审证求因,具体分析,灵活加减。

  1. 胃脘灼热:阳明郁热或胃火上冲,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有余便是火,以致热邪犯胃。用三参首乌汤加鸡内金,再加川楝子,以其苦寒性降,伍延胡索、白芍、甘草名金铃芍甘汤,能辛开苦降,疏泄肝热。
  2. 恶心作呕:湿邪中阻,胃失和降,湿浊挟胃气上逆,故见恶心呕吐,加藿香化浊和中止呕。
  3. 酸水上泛:在胃脘痛中较为多见,刘老根据现代医学钙剂可以中和胃酸的观点,取煅瓦愣子以制酸止痛。
  4. 大便秘结:用通腑法时,刘老考虑到患者久病体虚,一般不用大黄等峻勐之品,以免更伤其正,而用生何首乌、草决明以润肠通便,寓补虚于通腑之中。
  5. 大便溏稀:脾主运化,脾虚则不能运化精微,中阳不运,清浊相干,而见大便溏薄,加重白术以补气、健脾、助化。
  6. 吐血便血:胃脘痛而见出血,止血乃当务之急,用白及、三七以收敛止血。
  7. 食后腹胀:气滞阻胃,使胃气不和,则胃脘痞满,必须消导化滞,方中加入焦三仙。
  8. 气滞血瘀:则用延胡索、隔山消、五灵脂、蒲黄、丹参、白芍、炙甘草。《本草备要》谓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治气凝血结,上下内外诸痛”。隔山消又名牛皮冻,具有行气镇痛之功效,与延胡索相配,其效相得益彰,此乃刘老多年经验之得。五灵脂、蒲黄合奏通利血脉,祛瘀止痛,推陈致新之功,李时珍曰:“五灵脂能止一切心腹、胁、少腹之痛”(按:本品有舒缓平滑肌作用)。再益以丹参、延胡索,活血祛瘀作用更强。此四味药为刘老治久痛入络之首选。白芍、炙甘草组成芍药甘草汤,《医学心悟》曰:“芍药甘草汤止腹痛如神”。近代药理研究发现,芍药甘草汤对横纹肌、平滑肌的挛急,不管是中枢性的或末梢性的,均具有镇痛作用。
  9. 形寒怕冷:阳气虚弱,无力温煦,四肢不温,则形寒肢冷,加附子5克,振奋阳气,使阳气外达,并外用艾叶40克,附子10克煎汤,于每晚睡前温洗四肢,以改善末梢循环,使内外阳气融为一体,对脾胃虚寒者尤为适宜。此内外同治之法,为刘老治胃肠病独特经验。

养,即调养、调护。胃肠病一直有“三分治,七分养”之说,说明胃肠病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善于自我调养是十分重要的。总结起来,刘老对胃肠病的调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调理情志以助药效:人皆有情,思虑过度则伤脾,情志不遂则伤肝,肝郁克脾犯胃,为胃病之大忌。常言:“无情草木之品,不能胜有情之病”。故本病务须时时注意情志的调养。凡由情志不遂所致者,必嘱其怡悦情志,舒畅胸怀,使肝遂条达之性,脾解思虑之结。医家调之护之,医药有当;病者无郁无怒,情绪乐观,则病自能速去。
  2. 调理饮食以养脾胃:有病施药,施之有时,而摄取食物,乃每天之必需。所以胃肠病人注意饮食之调理,顾护脾胃于经常,对疾病的恢复,大有裨益。属寒者,嘱其禁寒凉之食;属热者,嘱其避辛辣刺激之品;挟湿者,让其忌肥甘甜腻之物。以进易消化清澹食物为宜,注意定时定量,切忌暴饮多食,避免“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弊。
  3. 起居有常以养“后天”: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合理地进行生活调养,方能安然无恙,胃肠病人尤须注意。要起居有常,适应寒温,生活要有规律,劳逸适度,寒温适宜,虚寒胃痛者在气候寒冷时,尤须注意衣着保暖,夏暑不可贪凉受风。总之,胃肠疾病患者,只有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调护,方能收到良好的疗效。所以说健、辨、养三个方面是相互依从的整体。在临床中应掌握这一特点,才能事半功倍。

医案举例

1. 羊毛疗(急性胃炎)

病者:刘某之媳,24岁,住弼时镇黄坡圹。 病名:羊毛疔。 病因:饮食不洁。 诊疗经过:患者怀孕已4个月,有妊娠反应恶心作呕,忽然发寒发热,呕吐剧烈,延医服药都是安胎和气,无效而病危,乃深夜邀诊。 证候:神情烦躁,辗转反侧,捶胸作呕,发热口干,饮水入口即直射吐出,眼结膜潮红,舌质红,苔黄白相兼而浊腻,脉弦小而滑。 辨证:此非妊娠反应,实乃羊毛疔之候。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