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某男,16岁
  • 初诊日期:1961年8月3日

初诊情况

1. 主诉

发热半日,因天热难眠,夜宿露天,晨起出现头痛、恶寒、周身拘紧,体温39℃。

2. 体征

  • 视诊:两目红赤,面色黄滞,舌红苔白腻
  • 脉诊:六脉浮紧有力

3. 辨证

内蕴暑湿,外感寒邪

4. 治法

解表散寒,清暑祛湿

5. 方药

  • 香蕾12g
  • 扁豆花6g
  • 厚朴6g
  • 金银花10g
  • 净连翘10g
  • 佩兰10g
  • 藿香10g
  • 滑石10g
  • 3剂

复诊情况

1. 复诊时间

次日下午

2. 复诊情况

  • 家长代诉:服1剂后,汗出,体温退去,恶寒消失,头痛减轻,家长大悦。
  • 复诊症状:继服2剂后,患者大汗如洗,出现倦怠、乏力、心慌、气短等症状。
  • 体征:大汗淋漓,周身如浴,面色苍白,手足不温,动则喘喝,六脉软大,重按皆空。

3. 治法调整

固脱益气,敛阴止汗

4. 方药

  • 党参6g
  • 麦冬10g
  • 五味子10g
  • 北沙参15g
  • 澹附片3g
  • 生龙骨10g
  • 生牡蛎10g
  • 炒白芍10g
  • 甘草6g
  • 1剂

后续治疗

1. 后续情况

  • 上方服1剂,汗止。
  • 唯口干思饮,头目昏沉,脉见有力。
  • 再以解暑祛湿。

2. 方药

  • 鲜荷叶10g
  • 鲜银花6g
  • 鲜竹叶6g
  • 扁豆花6g
  • 北沙参15g
  • 西瓜翠衣10g
  • 2剂

3. 治疗结果

诸症皆消而愈

按语

  • 香蕾:人称“夏月麻黄”,常用剂量为3~10克。香蕾与麻黄同为辛温之品,皆可发汗解表。但麻黄多用于寒冬恶寒发热无汗,香蕾适用于夏季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可发汗解表,芳香化湿。
  • 案例总结:香薷发汗之力不逊于麻黄。夏季阳气发越于外,卫气粗悍,充斥于表。药进1剂见汗出当止,但过用香薷,发散太过,导致汗出不止,汗多气阴受损,气液外泻以致虚脱。此案例提醒在使用香薷时需注意用量和适应症。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