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医案

一诊

  • 就诊日期:1993年2月19日
  • 患者信息:陈某,女,60岁
  • 主诉:两耳轰鸣两年,听力下降,右耳已完全失聪,鸣声如蝉噪,有时伴以“咔答”“咔答”声,偶尔耳阵发性刺痛。咽干口燥,多饮喜冷。右侧颞关节初则弹响,继则作痛,至今两月无痊愈。右耳周围附近麻木。有时眩晕要倒,阵发性心慌颤跳。眠、食、便三者均正常。
  • 检查:两耳为中耳炎残余。咽后壁轻度污红,张口三指。鼻(-)。舌薄苔,脉平。
  • 医案:年届六秩,老与病同步光临。耳则“鸣乃聋之渐也”,而且向有病态。津亏则咽干;血虚则肌木。治当扶正,诸恙事可求去,聋聩则难以回春。处方如下:
    • 党参10g
    • 白术6g
    • 茯苓10g
    • 熟地10g
    • 当归10g
    • 川芎6g
    • 白芍6g
    • 麦冬10g
    • 油松节2个
    • 甘草3g
    • 7剂煎服

二诊

  • 就诊日期:1993年3月19日
  • 主诉:头脑清醒许多,眩晕摇晃减少减轻,心慌心颤也轻也缓解,耳鸣及颌关节部弹响依然。左乳突已压而不痛。
  • 检查:舌薄苔,脉细。
  • 医案:诸症改善,药效已来,鸣聋依然,乃病、老两者所致。至于关节弹响,可以视而不见。取十全除肉桂。处方如下:
    • 黄芪10g
    • 党参10g
    • 白术10g
    • 茯苓10g
    • 熟地10g
    • 白芍10g
    • 川芎3g
    • 破故纸10g
    • 甘草3g
    • 7剂煎服

三诊

  • 就诊日期:1993年7月16日
  • 主诉:辍药多时,在两个月前一度眩晕,泛恶而呕。至今仍然有飘飘然之感,头脑昏沉而重。血压正常,耳鸣已轻。
  • 检查:舌薄苔,脉细。
  • 医案:耳鸣宿恙,眩晕新增,时临长夏而作,良以湿浊外侵而引动久蕴之痰浊。前者之补,显然已失效于今朝。暂取芳香化浊,佐以消痰,一待标证一除,再步前旨之径。处方如下:
    • 藿香10g
    • 佩兰10g
    • 陈皮6g
    • 法半夏6g
    • 竹茹10g
    • 苏梗10g
    • 青蒿10g
    • 车前子10g
    • 六一散12g
    • 7剂煎服

四诊

  • 就诊日期:1993年7月23日
  • 主诉:药进7剂,晕已止而眩亦改善,泛恶作吐完全消失。唯耳鸣与行走飘然者未见变化,头脑失之清爽。饮食、睡眠、两便正常。左乳突已不痛。
  • 检查:舌薄苔,脉平偏细。
  • 医案:邪袭中途,刻又一驱而散。再寻旧径,不过时临大暑,大滋大补之品,毕竟需投鼠忌器。处方如下:
    • 太子参10g
    • 白术6g
    • 茯苓10g
    • 陈皮6g
    • 白扁豆10g
    • 藿香10g
    • 佩兰10g
    • 丹参10g
    • 桑椹子10g
    • 六一散12g
    • 7剂煎服

按语

这是典型的老年体弱者的调理病。四诊三易其方,做到随着病的转变而步步为营,十分突出中医的特点。第四诊的用药以时令而有所出入,更体会出中医“天人合一”之旨了。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