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经寒凝挟瘀之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者信息

  • 姓名:马某
  • 性别:女
  • 年龄:29岁
  • 籍贯:北京
  • 首诊日期:2006年12月16日

主诉

痛经10余年。

现病史

  • 婚姻状况:已婚两年
  • 月经史:12岁月经初潮,行经5天,周期28~30天
  • 症状:行经腹痛,甚则疼痛剧烈,冷汗淋漓,服止痛药方可缓解。月经量正常,行经腹痛,夹有大量血块,色暗,白带多,少腹凉,喜温。
  • 舌象:舌澹红,苔薄白
  • 脉象:舌下络脉瘀,脉沉涩

诊疗经过

  • 首诊:2006年8月初,在他院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经治无效,转于我院治疗。
  • 首诊方药
    • 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味
    • 药物:柴胡10g,元胡10g,赤芍10g,白芍20g,炒蒲黄10g(包煎),五灵脂12g,细辛3g,川乌6g,肉桂5g,三棱8g,莪术8g,香附10g,丹参15g,枳实10g,生黄芪20g,当归10g,菟丝子20g,小茴香6g,生甘草6g,血竭粉3g(冲服),生姜3片
    • 煎服方法:5剂,水煎服,日2次,药渣足浴。

二诊

  • 日期:2006年12月22日
  • 症状变化:服上药后经期腹痛减,冷汗已无。舌质澹红,苔薄白,络瘀减,脉沉弦。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