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医案

案例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林某
  • 性别:男
  • 年龄:2岁
  • 初诊日期:1997年10月7日

主诉与症状

  • 发热:3天,体温39.5℃
  • 口腔症状:口秽流涎,拒食,烦躁不安
  • 消化系统:大便2日未行
  • 血象:白细胞5.7×10°/L, 中性0.36,淋巴0.64
  • 体征
    • 双侧扁桃体肿大Ⅱ度,充血
    • 眼结膜微充血
    • 口腔黏膜上腭、齿龈、上下唇、舌面布满疱疹及溃疡糜烂,稍触即出血
    • 手掌足底满布圆形及椭圆形疱疹,周围有红晕,疱壁较薄
  • 舌象:舌红,苔黄厚
  • 指纹:青紫

初诊治疗

  • 方剂:清热泻脾饮加羚羊角(先煎)1g, 生地黄15g, 大黄(后下)6g
  • 治疗效果:热退,大便已解,口腔及手足疱疹渐退,结膜充血消失,乳蛾红肿减轻,神爽索食,仍有少许口臭,苔白较厚

二诊治疗

  • 方剂:钩藤、澹竹叶、黄芩各9g, 石膏(先煎)、谷芽、麦芽、生薏苡仁各15g, 蝉蜕、甘草各5g
  • 治疗效果:诸症消除,血常规复查正常

评析

  • 疾病性质: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发疹性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内的婴幼儿,有一定的季节性。
  • 中医范畴:中医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病位在心、肺、脾、胃等脏腑,病邪多在气分及营分之间。
  • 治疗方法: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
  • 临床观察: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
  • 病因分析:多为外感时邪病毒、内有脾胃蕴热所致。
  • 治疗原则:清热泻脾,解毒凉血。
  • 方剂:清热泻脾饮
  • 注意事项:使用本方应注意中病即止,以防过用苦寒易伤脾胃。在热渐退、皮疹缩小、其他兼症缓解时改用理脾助运兼以清化之药物,务使祛邪不伤正,邪去正安。

按语

本案为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郑明治疗小儿手-足-口病验案之一。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