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李姓妇女
  • 年龄:52岁
  • 主要症状:肌肤发斑、齿衄、鼻衄
  • 西医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治疗时间:1976年12月

初诊情况

  • 就诊时间:1976年12月
  • 主要症状
    • 全身皮肤现淡红色斑,渐变黯紫
    • 四肢内侧尤密
    • 齿衄、鼻衄
    • 月经色淡、量多如注
    • 面色无华,唇淡甲白
    • 肉脱形赢,精神憔悴
    • 心悸不宁,身疲乏力
    • 气息低微,汗出短气
    • 纳呆便溏
  • 舌象:舌淡胖嫩
  • 脉象:脉弱无力
  • 血常规
    • 血小板5万/立方毫米
    • 红细胞250万/立方毫米
    • 白细胞7,000/立方毫米

初诊辨证与治疗

  • 辨证:脾气亏虚,不能摄血
  • 方剂:归脾汤加阿胶
  • 药物
    • 党参 12克
    • 当归 12克
    • 补骨脂 12克
    • 炒白术 12克
    • 炙甘草 5克
    • 熟地 20克
    • 黄芪 24克
  • 治疗效果:连服十五剂,似有小效,血象依然

再诊情况

  • 症状:除上症外,尚有形寒怕冷,手足不温
  • 辨证:脾肾阳衰,肺气虚弱,气阳俱虚,血失其主而妄行外溢
  • 方剂:十全大补汤加减
  • 药物
    • 党参 12克
    • 当归 12克
    • 补骨脂 12克
    • 炒白术 12克
    • 炙甘草 5克
    • 熟地 20克
    • 黄芪 24克
    • 肉桂 6克
    • 熟附子 6克
    • 炮姜 9克
    • 五味子 9克
    • 炒白芍 9克
  • 治疗效果:药后症状和血象均见改善

继续治疗

  • 方剂:十全大补汤加减
  • 药物
    • 党参 12克
    • 当归 12克
    • 补骨脂 12克
    • 炒白术 12克
    • 炙甘草 5克
    • 熟地 20克
    • 黄芪 24克
    • 肉桂 6克
    • 熟附子 6克
    • 炮姜 9克
    • 五味子 9克
    • 炒白芍 9克
  • 治疗效果:紫癜完全消失,诸症大有改善
  • 血常规
    • 血小板15万/立方毫米
    • 红细胞380万/立方毫米
    • 白细胞6,500/立方毫米

后续治疗

  • 方剂:十全大补汤加减
  • 治疗时间:三月
  • 治疗效果:血证未发,形丰,神振,颜润,其病愈矣

按语

  • 辨证分析:气者虽为肺所主,但肾为气之根,脾为气之源;今下焦肾阳衰徼,气之根不足则气失温煦,许学士谓:“下冷极则阳气不能升”;釜底无火,脾阳不远,则化源失充;根源俱衰,肺气更虚,气失其主,则血无气摄矣。
  • 方剂分析:十全大补汤温补阳气,滋养阴血。因嫌茯苓之淡渗,川芎之辛走故去之;另加炮姜、熟附、补骨脂者,以增强温壮脾肾阳之功,更益五味酸敛收涩。如是阳壮气旺,乃能固摄,出血自止矣。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