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女
- 年龄:51岁
- 职业:工人
- 初诊日期:1988年10月3日
主诉及病史
- 每于生气后,是夜即满口牙龈血出如注,反复10年,伴双下肢紫斑。
- 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 曾经多次治疗效果不明显。
本次就诊情况
- 因口角后,夜间满口牙龈出血如涌,浸透枕褥。
- 心烦少寐,口渴不多饮,大便不调。
- 头晕神倦,面色萎黄。
- 某医诊断为胃火,给清胃止血药3剂,并服云南白药2瓶,齿衄如故。
体征及检查
- 多处牙龈略肿胀,无触痛。
- 舌暗红、苔薄白。
- 脉细涩。
- 血常规:血色素8g,血小板4万,红细胞320万,余正常。
诊断及治疗
1. 初诊
- 诊断:心脾两亏,气血亏虚。
- 方剂:归脾汤加阿胶3剂。
2. 二诊
- 症状:昼夜均衄。
- 诊断:肝郁血瘀,肝失所藏。
- 方剂:血府逐瘀汤去川芎,加旱莲草、阿胶(另烊)各10克,3剂,每日1剂。
3. 三诊
- 症状:齿缝略渗血,余症大减。
- 方剂:守上方3剂。
4. 四诊
- 症状:齿衄止,惟头晕面萎,神疲心悸。
- 方剂:归脾丸合肝精补血素补之。
复查及随访
- 1个月后复查:血小板16万,血色素12g。
- 1年后随访:一切如常。
按语
- 按:齿衄多从胃肾火治,本例肝郁血瘀,肝失所藏,久衄不愈,致气血亏虚,初诊误补益疾,正如唐容川云:“瘀未出而补之,是助邪为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