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农王xx医案
病历摘要
- 性别:女
- 年龄:58岁
- 主诉:素患胃疾,纳食少,脘胀作痛
- 治疗经过:
- 经某医诊治,投以半夏、厚朴、木香、延胡、乌药、吴萸、沉香粕、谷芽、麦芽等药,不见效,病愈重。
- 继续治疗,总以上方出入,木香增至三钱,延胡、厚朴增至五钱,病益增,渐至卧床不起,糜粥不进,呃逆时作,至夜则发热甚高,常在39°C左右。
- 多方检查仍找不出发热原因,住院近一月,大肉尽脱,家人要求出院。
- 回家后又发烧两夜,温度39一40°C之间,清晨热退。
诊治过程
-
初诊:
- 见病者面无华色,时时呃逆、呕吐,口渴引饮,不思食,大便溏薄,舌边白,舌中红绛而干,脉略数。
- 诊断:误用温燥,胃阴大伤。
- 治法:滋养胃阴。
- 方药:金石斛三钱,北沙参三钱,麦冬三钱,制玉竹四钱,生地四钱,茯苓四钱,炒山药六钱,莲肉四钱,清炙草钱半。
- 另用西枫斗一钱,文火久煎,煎水代茶,不时饮之。
- 服药后当夜发热大减,次夜已不发热。
-
复诊:
- 三日后复诊:呕吐已止,大便正常,略能进食,呃逆口渴未尽除,舌边白,舌中红而少苔,脉细。
- 方药:金石斛三钱,北沙参三钱,麦冬三钱,玉竹四钱,生地四钱,茯苓四钱,炒山药六钱,生扁豆四钱,莲肉四钱,广陈皮二钱,清炙草钱半,蜜炙批把叶二钱。
- 此方服三剂后,纳谷少增,呃逆口渴均有好转,但仍卧床不起,舌少苔已润,脉来细弱。
- 此气阴两伤而未遽复也。
-
再诊:
- 方药:去杷叶,加党参四钱,炙黄芪三钱,大枣三枚,以养气阴,培后天化生之源以善后。
- 服此方六剂。
按语
- 清代叶天士创养胃阴法,为后世开一大法门,其代表方剂为养胃方,出自《临证指南医案》,以沙参、麦冬、玉竹、生扁豆、桑叶、甘草组成。
- 此方系叶氏从《金医》麦门冬汤化裁而出,常用以养胃阴、理虚劳、治肺病,主治胃阴亏损而变生诸症。
- 此例病案,原先并非不可用辛温之剂,但前医执一方一法治病,药量不断加大,过用温燥,大伤胃阴。
- 蒲辅周医师认为:“药用适当,量不在乎大,量大往往药过病所,反伤胃气”,此实为经验之谈。
- 从笔者治疗此例病案中,可以看到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