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 女
  • 年龄: 64岁
  • 就诊时间: 2013年12月11日

初诊情况

1. 主诉

间歇性发热,时长无规律,体温多在38℃~38.7℃之间波动。

2. 既往治疗

  • 就诊医院: 南昌省直某三甲医院呼吸科
  • 治疗措施: 抗感染(具体药物不详),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替考拉宁、甲强龙抗感染及达菲抗病毒等
  • 病情变化: 发热仍间歇出现

3. 入院症见

  • 恶寒
  • 发热,体温38.4℃
  • 头痛
  • 四肢关节酸痛
  • 全身乏力明显
  • 腹胀
  • 腹痛
  • 食欲、精神、睡眠差
  • 肺部CT示:
    • 右肺中下叶及左肺内条片影,拟为感染
    • 纵隔内多发稍肿大淋巴结
    • 心包及双侧胸膜增厚
  • 血常规示: WBC 8.88×10^9/L (N:0.69)
  • 降钙素原、肿瘤四项、血培养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4. 入院后治疗

  • 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替考拉宁、甲强龙抗感染及达菲抗病毒等治疗
  • 12月26日复查血象: WBC 12.18×10^9/L (N:0.86),CRP 21mg/L
  • 骨髓组织活检示: 粒系、红系、巨核系增生
  • 症状未见改善,仍有发热,体温38.7℃

5. 出院情况

  • 无奈出院

复诊情况

1. 复诊时间

2013年12月30日

2. 入院症见

  • 恶寒
  • 发热,体温38.5℃
  • 全身酸痛
  • 乏力
  • 口干不欲饮
  • 腹胀
  • 无鼻塞流涕
  • 无咳嗽咳痰
  • 无汗出
  • 无心慌
  • 无胸痛及咯血
  • 无头晕头痛
  • 无恶心呕吐
  • 双下肢无浮肿
  • 食纳可,夜寐一般
  • 小便量少,有灼热感
  • 大便4d未解
  • 舌质暗红、苔黄腻
  • 脉浮滑数

3. 治疗方案

  • 方剂: 柴胡桂枝汤加减
  • 药物: 柴胡30g,桂枝10g,黄芩10g,半夏10g,白芍10g,炙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6枚,苍术10g,厚皮10g,陈皮10g

4. 服药后反应

  • 服药3剂后精神好转,体温最高37.7℃,无恶寒,少量汗出,全身酸痛,乏力,无咳嗽咳痰,食纳可,夜寐一般,小便量增多,大便已解,舌质暗、苔黄腻,脉滑
  • 加药: 藿香、佩兰各10g
  • 服药3剂后,无发热,无明显出汗,精神明显好转

5. 病愈出院

  • 未再复发

按语

  • 患者表现为发热、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结合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浮滑数,考虑为湿热内蕴,正气虚弱。柴胡桂枝汤加减旨在疏肝解郁、和解少阳,配合苍术、厚皮、陈皮等药物以化湿和中,藿香、佩兰则有助于化湿解表。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