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案
患者信息
- 姓名:李某
- 性别:男
- 年龄:63岁
- 职业:盐湖区盐化局职工
主诉
发作性心悸心烦4个月余
病史
4个月前因生气后夜间突发心慌、汗出、恐惧不安,遂在盐化医院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经治疗,效不佳。之后又在我院予以多虑平、阿普唑仑、静滴丹参液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病情亦无明显变化。
诊查
- 精神状态:精神抑郁,多疑善愁,时有濒死感
- 症状:心下悸动时作,烦躁不安,难入睡,心虚胆怯,全身麻木
- 舌象:舌红,苔黄厚、少津
- 脉象:舌下静脉迂曲增粗,色青紫,脉沉弦
初诊
- 方剂:黄连温胆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味
- 药物:
- 黄连 9g
- 竹茹 10g
- 枳实 12g
- 半夏 9g
- 茯苓 15g
- 陈皮 12g
- 甘草 10g
- 小麦 30g
- 大枣 3枚
- 菖蒲 9g
- 郁金 15g
- 胆南星 9g
- 合欢皮 15g
- 煎服方法:5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
- 病情变化:夜眠改善,烦躁、麻木减轻,未再诉有濒死感,但心下悸动时作
- 舌象:舌红,苔黄厚
- 脉象:脉沉弦
- 方剂调整:上方加丹参 30g, 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先煎)
- 煎服方法:4剂,水煎继服
三诊
- 病情变化:诸症明显缓解,望诊无抑郁表情
- 舌象:舌偏红,苔稍黄、略厚
- 脉象:脉沉弦
- 方剂调整:上方黄连减至6g
- 煎服方法:7剂,水煎服,隔日1剂善后
四诊
- 病情变化:患者精神抖擞,面带笑容,与常人无异
按语
- 引用文献: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关温胆汤记载:“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南宋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载:“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 温胆汤证: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或惊悸不宁,或癫痫。其病机为胆胃失和,痰热内扰。
- 临证应用:畅老在临证时多用此方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分裂症、癫痫、梅尼埃病、胃炎等多种疾病。尤其在治疗癫痫时多加胆南星、钩藤、白矾豁痰开窍止痉,若抽搐频作者加用全蝎、蜈蚣祛风活血止痉。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