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医案

一诊

  • 患者信息

    • 姓名:戴某
    • 性别:男
    • 年龄:35岁
    • 初诊日期:1975年12月16日
  • 病情描述

    • 慢性荨麻疹四年多,遇热或过冷易发,无明显饮食因素。
    • 发病前四肢肌肉跳动,发病时皮肤有痛痒灼热感。
    • 风团出现可持续十四小时左右,多在下午四时后发作。
    • 素来大便干燥。
    • 刻诊面部浮肿,小便清长,苔薄白,脉细。
    • 外院诊断为“乙酰胆碱型”荨麻疹。
  • 治疗过程

    • 经治疗以来,每周仍然发作二、三次,且时间仍较长。
    • 此症或即《金匮要略》所谓“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
    • 然屡发不已,参之脉证,知其体弱正虚,治宜标本兼顾。
    • 处方:
      • 熟附片12克(先煎)
      • 生大黄6克
      • 黄连片十片(分吞)
      • 黄芩12克
      • 黄芪片十片(分吞)
      • 当归9克
      • 赤白芍(各)9克
      • 防风9克
      • 生甘草6克
      • 乌梅3克
    • 七剂

二诊

  • 复诊日期:1976年1月10日
  • 病情变化
    • 停用西药改服上方七剂后,服药期间仍发病两次,但每次发疹时间明显缩短,发病持续时间由原来八至十四小时减为四小时左右。
    • 当发病时服上方三小时后即可隐没。
    • 近停药一周,只发病一次。
    • 服药后感觉精神振作,大便较畅,面部浮肿亦退,但睡眠欠佳。
  • 治疗调整
    • 前方尚合病机,再以进步为治。
    • 原方改熟附片18克(先煎)、黄芪片十五片(分吞)。
    • 十四剂

三诊

  • 复诊日期:2月21日
  • 病情变化
    • 服药期间病情大见好转,每周从每天发病到仅发病一、二次,且程度轻,时间短,面积小。
    • 西药已停服一个多月。
    • 唯近日睡眠不佳。
  • 治疗调整
    • 前法佐养心之品。
    • 上方加淮小麦30克、红枣五枚。
    • 十四剂

按语

  • 荨麻疹属祖国医学“瘾疹”范畴,是一种顽固性疾病,往往反复发作不已。
  • 中医治疗本病以祛风为主,偏寒者温之,偏热者清之,肠胃湿浊宜通下,体弱正虚宜补益。
  • 本例患者病程较长,症情顽固,具有虚实寒热夹杂的特点,法以寒温补泻并施。
  • 方用附子助阳温经,三黄泻火泄浊,即《伤寒论》附子泻心汤之意。
  • 复以黄芪、当归、芍药、防风益气和血祛风,乌梅安胃,甘草调和诸药。
  • 药后疗效显著,说明本病久发不已,既应着意祛邪,更当努力扶正。
  • 本案根据辨证,重用附子一味以振奋身体抗病能力,寓温阳于寒凉之中,寒温并行不悖,攻补各奏其功。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