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治风眩证医案
病情描述
唐玄宗李治曾患一顽疾风眩证,经常头晕目眩,精神恍惚,十分疲惫。虽经御医多方调治,仍未见好转,心情未免十分烦燥。一天早晨,御膳刚刚用过,高宗就觉头晕更甚,稍一迈步,犹如行于雾中,头重脚轻,如仆欲跌。
诊治经过
1. 诏医诊治
佗命太监速诏刚返京城的太医秦鸣鹤前来诊治。秦鸣鹤是当时以针术而一名噪朝野上下的著名医生。他一接到命进宫诊治疾病的圣旨,便急忙拿起针具,跟着大监急葱葱来到后宫,叩见高宗。
2. 诊断分析
高宗一见秦鸣鹤奉旨立到,烦躁的心情,稍有缓解,向秦鸣鹤简述了病情,便令诊治。秦鸣鹤精心地给高宗切脉,然后禀奏说:“依臣之见,万岁的病是由于肝风内动,风邪上扰,上犯巅顶所致。风眩之证,不外风、火、痰、虚四种因素所致。古人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而风、火、痰、虚四者又互相联系,如肝郁则化火、火极则生风。同时,脾为生痰之源,脾虚湿蕴痰浊内生,痰因火动,故风、火、痰、虚之中,尤以火和虚为致病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