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患者信息

  • 姓名:张某
  • 性别:女
  • 年龄:76岁
  • 病史:慢性乙肝30余年,高血压10余年

主诉

  • 近半年体重下降10余kg
  • 2012年12月出现右上腹闷胀痛
  • 肝癌并肝内转移,AFP:10451ng/mL,转氨酶升高

体征

  • 一般稍差,神清
  • 身目无黄染
  • BP:140/80mmHg
  • HR:92次/分,律齐
  • 腹软,肝于剑下5cm、右肋下2cm叩及,质地中等,表面光滑,肝区轻压痛
  • 腹水症(-)
  • 双下肢不肿

首诊症状

  • 面色萎黄
  • 乏力神疲
  • 右上腹胀闷隐痛,饭后明显
  • 纳呆无食欲
  • 嗳气
  • 消瘦
  • 身目无明显黄染
  • 大便1次/日,小便可
  • 脉沉弦
  • 舌质淡暗、苔薄黄

首诊方剂

  • 组成
    • 太子参15g
    • 茯苓15g
    • 白术15g
    • 砂仁10g
    • 青皮10g
    • 炒川楝子15g
    • 炙延胡索15g
    • 炒枳实15g
    • 柴胡15g
    • 川芎15g
    • 赤芍10g
    • 白芍10g
    • 石见穿15g
    • 白花蛇舌草30g
    • 炮山甲10g(兑付)
    • 炙甘草10g
  • 煎法:煎汤口服,每日1剂,3次/日
  • 方解
    • 太子参、茯苓、白术、砂仁健脾助运和胃以实脾气
    • 柴胡、川楝子、延胡索、枳实、青皮清气疏肝
    • 川芎、芍药、炙甘草缓急止痛,芍药既可柔肝化阴,又可防疏泄太过
    • 《谦斋医学讲稿·痛症的治疗》曰:“治疗肝气胁痛以疏肝为主,疏肝的药物以柴胡、青皮入肝胆经,善于散邪理气,最为多用。”柴胡善于疏肝解郁;青皮优于疏肝行滞
    • 佐以石见穿、白花蛇舌草、炮山甲攻积软坚

二诊症状

  • 日间右上腹胀痛减轻,但夜间加重
  • 呃逆、嗳气、胃纳不香

二诊方剂

  • 组成
    • 太子参30g
    • 茯苓20g
    • 木香10g
    • 焦三仙30g
    • 五味子10g
    • 炙鳖甲15g
  • 方解
    • 重用太子参,加用木香、焦三仙重在益气健脾理气
    • 五味子酸收入肝阴
    • 鳖甲软坚散结

三诊症状

  • 胃纳恢复,纳谷有欲
  • 腹胀痛好转
  • 纳谷恢复
  • 病情稳定

按语

  • 治疗肝气胁痛以疏肝为主,疏肝的药物以柴胡、青皮入肝胆经,善于散邪理气,最为多用。柴胡善于疏肝解郁;青皮优于疏肝行滞。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