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于某
- 性别:女
- 年龄:72岁
- 就诊日期:2001年2月1日
- 主要疾病:糖尿病20余年,冠心病10余年,心衰半年
初诊情况
主诉
胸闷心悸,气短乏力,活动尤甚,白痰多,咳嗽,口干不欲饮水,不寐,纳呆,口黏腻。
体征
- 舌象:舌红少苔,舌前无苔少津
- 脉象:脉滑
- 空腹血糖:15.5mmol/L
方案
- 药物:半夏15g, 陈皮20g, 茯苓50g, 桂枝、白术各15g, 炙甘草10g, 生地黄、麦冬、瓜蒌各15g, 黄芪50g, 党参15g, 枣仁30g, 柏子仁20g
- 引药:姜枣引
- 服药次数:7剂
服药后反应
- 白痰明显减少
- 胸闷心悸、气短、口干症状减轻
- 体力增强,纳食增多,夜寐改善
调整治疗方案
- 调整药物:前方去白术、半夏,加知母15g
- 服药次数:14剂
二诊情况
- 白痰、胸闷、咳嗽、口黏腻等症状消失
解析
初诊病机
- 病机转变:阴虚久病,伤及于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浊停于胃中,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泛酸恶心,时而呕吐;痰浊阻肺,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则咳嗽咳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则头晕;痰热扰心,故寐差;口干喜饮,但引水不多为痰热之象,舌红少津为阴虚,苔黄为痰热。弦脉为痰湿之象。
- 证属:痰湿内盛为其标,阴虚为其本。
- 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立燥湿健脾、祛痰降逆,佐以滋阴法,用二陈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
二诊病机
- 病机转变:阴虚之体,损及阳气,脾阳虚衰,健运失司,聚湿生痰,痰浊盘踞胸中,则胸闷心悸,气短乏力,咳嗽白痰;脾失健运则纳呆;津不上承则口干不欲饮水;便干为阴虚肠失濡润所致;阴虚心失所养所致不寐;口黏腻、脉滑为痰湿之象,舌为阴虚之征。
- 治疗原则:燥湿健脾,温阳利水佐益气滋阴法,用二陈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
按语
综观症舌脉,证属痰湿内盛为其标,阴虚为其本。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