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振声医案 - 陆某消渴病
患者信息
- 性别:男
- 年龄:52岁
- 初诊时间:1984年10月24日
病史
- 病程:4年前出现多食易饥、口渴欲饮,未治疗,症状消失。
- 1年半前:因工作劳累出现少腹针刺样疼痛及两下肢触电样疼痛,夜间疼痛较剧,查血糖20.6mmol/L,尿糖(++),诊断为糖尿病,服玉泉丸及西医降糖类药物后,症状逐渐消失。
- 8个月前:因工作劳累,再度出现少腹内侧麻木及疼痛,并时有胸胁紧束感,仍按以前治疗方法,症状不减,开始加服中药。
- 1个月前:伴有眼底出血,赴北京求治。
本次就诊情况
- 主诉:全身乏力,畏寒肢冷,腰背、胸胁、少腹针刺样疼痛,大腿前侧及内侧疼痛并放射至两足姆趾内侧,夜间有触电样剧痛,饮食已控制为每日300g,口干饮水,小便无特殊,但尿后余沥不尽,大便偏干,睡眠欠安。
- 舌象:舌质红稍胖有齿痕
- 脉象:脉弦细
中医辨证分析
- 辨证:患者年已近老,阳气渐衰,加之工作繁劳,暗耗气阴,肾气失固,肾阴亦亏。平素性情急躁,五志化火,又嗜酒肉,中焦蕴湿化热。胃中有热,故消谷善饥;热烁胃阴,口渴欲饮水、大便反干;肾气失固,故小便反多;气生于精,阴虚则气亦亏。故本病原发于肾,证属气阴两虚。此次发病因过度劳累引起,劳则气耗,气虚则血行涩滞,痹于肌肤,故麻木、疼痛因之而生。
- 经络辨证:疼痛在背、胸胁、少腹、大腿前侧与内侧,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的经络循行部位,因此本病辨证是:原发在肾,波及肝脾(胃),气阴两虚,夹有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