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执中艾灸治疗癫痫案

案例描述

有人患痫疾(1),发则僵仆在地,久之方苏。予意其用心所致,为灸百会。又疑是痰厥(2)致僵仆,为灸中管(3),其疾稍减,未除根也。

后续治疗

后阅脉诀(4)后通真子有爱养小儿、谨护风池之说。人来觅灸痫疾,必为之按风池穴,皆应手酸疼,使灸之愈。

注释

  1. 痫疾:病名。出《内经》大奇论等篇,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又名胎病,说明《内经》早已指出病因中的遗传因素。古代痫(痌)、癫二字通用,故痫亦称癫(见《景岳全书·癫狂痴呆》)。《千金要方》称为癫痫,俗名羊痫风。症见短暂的失神,面色泛白,双目凝视,但迅即恢复常态;或见突然昏倒,口吐涎沫,两目上视,牙关紧咬,四肢抽搐,或口中发出类似猪羊的叫声等,醒后除感觉疲劳外,一如常人,时有复作。此外,医书中也有把神识昏乱、狂叫奔走的病症称为痫病。
  2. 痰厥:厥证之一。见《世医得效方》。指因痰盛气闭而引起的四肢厥冷,甚至昏厥的病证。
  3. 中管:经穴名。即中脘穴。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太仓。属任脉,胃之募穴。位于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主治呕吐、呃逆、腹痛、腹胀、泄泻、黄疸、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直刺11.5寸,灸57壮或10~15分钟。本穴又为八会穴之一——腑会。
  4. 脉诀:脉学书。①宋·崔嘉彦撰,又有《崔氏脉诀》、《崔真人脉诀》、《紫虚脉诀》等名。1卷。作者用通俗易晓的文笔,以四言歌诀的形式阐述脉理,便于初学者习诵,对后世脉学有相当的影响。此书后经明·李言闻删补,改名《四言举要》,其子李时珍将其辑入《濒湖脉学》中。②指《王叔和脉诀》。

评按

本案系典型的羊痫风病例,其发病原因多认为与心经有关,因心主神明也。王氏取百会穴者,因其属督脉,督脉入络脑,心脑相通也。又因湿痰易于蒙闭心窍,所以与癫疾有关。选灸中脘者,胃之募也,脾与胃之表里,能健脾利湿和胃化痰开窍,均属有效的治痫腧穴。而治疗痫疾(羊痫风)选风池穴则为古人经验之说,其机理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督脉交会于风府、哑门等,而督脉入络脑,“脑为元神之府”,所以风池(属胆经)可治神志病、失眠、健忘、癫痫等。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