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案
患者信息
- 姓名:何某某
- 性别:男
- 年龄:42岁
- 职业:惠州市某电子厂副总裁
- 就诊时间:2003年10月12日至11月9日、2008年12月及2010年3月
病案简述
- 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及乙肝小三阳
- 主要症状:小便赤浊短、大便不畅、肝胃不和(肝木乘脾)
- 病情发展:2003年夏秋时节,因腹痛失眠加重,求治于惠州市人民医院后转广州大医院,诊断为黄疸、急性胆囊炎、脾肝肿大等。因误信旁人关于病后必须给予氨基酸或白蛋白增强体质的误导,接受氨基酸等所谓补益的针剂静注后,引起症情反复,急速恶化,头晕项困,嗳呃不停,头面四肢、双目及全身阳黄合阴黄状貌令人恐怖,由其妻陈某某及妻妹等人于2003年10月12日护送至本所求诊。
一至三诊(2003年10月12日至26日)
论治
- 经验总结:凡住院多天后刚出院几天的患者,其人胃肠功能大多数仍处于虚弱时期,此时静滴氨基酸客观上对于仍处于虚弱的胃肠及胆囊,容易造成因亢奋而致的侮乘之伤害。因为白蛋白、氨基酸等补益性静注,对肝肺肾的兴奋性作用,可使胆囊内的胆汁释放过剧而难于回收。过量之胆汁在仍然处于虚弱的肠道滞留,此乃促成黄疸急速发作的重要缘由。
- 处方主药:
- 柴胡10g
- 当归12g
- 大黄10~12g
- 茵陈20~30g
- 白茅根15g
- 生地20~30g
- 藿香12g
- 炒栀子8~10g
- 连翘12~15g
- 薄荷10g
- 侧柏叶12g
- 牛膝10~12g
指导用药
- 服药期间:应清澹食饮,切忌燥热、甜腻及生冷,否则有碍于脾肺及肠道的健运,有碍于排解体内的浊毒。
- 症状观察:服药期间,大便前有轻微腹痛现象,排解大小便后腹痛减轻或消失,是属于逐浊过程的普遍现象;因此宜叮嘱患者勿恐,切勿误服止泻之药。
四诊(11月9日)
患者情况
- 病情好转:头面及全身的黄疸已退解百分之八十左右,上下唇所在部位的疹毒所致之皮痂已经脱去,精神及体力日趋好转。
- 治疗建议:患者要求带药返惠州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