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某某医案
病案信息
- 患者姓名:赵某某
- 性别:男
- 年龄:50岁
- 主诉:腰背冷痛5个多月,诸治效果欠佳
- 现病史:夏秋交节之季,阴雨连绵,卧处潮湿10日左右,腰背强痛重着、麻木,虽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腰部发凉,遇阴天则剧,脉沉迟,苔白腻。
辨证与治疗
- 辨证:治宜散寒祛湿,通络止痛。
- 取穴:殷门、风市、环跳、昆仑、委中、血海、足三里。
操作及疗效
- 操作:取殷门穴,直刺1.5寸,针感到足部,用热补法,配风市、环跳、昆仑、委中,活血除风,通络止痛,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针3次后疼痛减半,又加血海、足三里,益气养血,攻补兼施,继针5次而愈,1年后随访,病无复发。
按语
-
殷门穴的作用
- 据名释:殷,大也,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气重要出入之门户,太阳属寒水,温则化气行水,寒则气血凝滞。太阳经功能正常,必温忌寒,殷门穴为膀胱经腧穴,其功能一定散寒祛温,活络止痛。
- 文献记载:从《素问·刺腰痛论》、《针灸甲乙经》、《大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医学入门》、《针灸逢源》等,均记载殷门穴治疗腰之强痛,寒主收引,寒邪凝滞,足太阳膀胱经受寒湿之邪所侵必致腰嵴强痛。从殷门所治之证可知,殷门具有散寒祛湿的作用。
- 经络理论:《素问·脉要经微论》:“腰嵴,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祖国医学认为,如果腰部受到寒湿之邪侵袭或跌仆损伤,伤及肾府经络则气滞血凝、脉络不通,按经络理论,膀胱经与肾经互为表里,若脉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不通则痛。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出,殷门穴可主治因寒湿侵袭或跌仆闪挫造成的腰嵴不可俯仰,臀、大腿外侧疼痛等。
- 解剖学:殷门穴位于坐骨神经干上,其深部分布有各种感受器、神经、血管及肌肉等。坐骨神经起始于腰4
5、骶13,即受嵴神经的管理。故寒湿外邪侵袭或跌仆闪挫损伤腰部的骶棘肌、髂肋肌或棘间韧带或棘上韧带等,就会影响到嵴神经的传递功能。殷门穴是坐骨神经干上的主要刺激点,针刺时可对神经冲动的传递起调节作用。
-
殷门针刺方法
- 针感到达足部以后,宜用温补法,以散寒祛湿。切忌用凉泻清热手法而加重病情。
-
腧穴配伍运用举例
- 殷门配肾俞,温阳补肾,通络止痛,适用于肾虚性腰痛。
- 殷门配人中,散寒、开窍止痛,适用于腰背强痛。
- 殷门配会阳穴,强腰补肾,适用于腰骶部疼痛。
- 殷门配合阳、血海、阴陵泉,散寒益血、壮筋,适用于下肢麻痹,膝后肿,内凸之证。
- 殷门配曲池,用热补法,温阳化气,柔筋止痉,适用于筋脉失养的舞蹈震颤病。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