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周期迟后(肥胖性闭经)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益某某
  • 性别:女
  • 年龄:27岁
  • 婚姻状况:已婚
  • 职业:社队企业职工
  • 居住地:上海市郊公房
  • 初诊日期:2001年7月28日(农历七月二十八,处暑后5天)

主诉

月经周期迟后2年余,伴月经量少1年。

现病史

  • 自1999年始月经周期迟后,间歇性闭经。每遇月经停闭3个月不行则自服甲羟孕酮促经,形体渐胖。
  • 结婚一年,未避孕至今不曾受孕。
  • 时诊:末次月经4月中旬,月经量少,因已有3个月经水未行,故来诊前一天已自服甲羟孕酮。
  • 患者平素胸闷短气,咽中痰黏,四肢欠温,带下质稀。
  • 大便干稀不调。

体检

  • 神清,精神不振,体胖(身高160cm,体重73kg),望其皮肤粗糙。
  • 舌质紫黯,苔薄白,脉细。

辅助检查

  • B超示:子宫:35mm×34mm×21mm, 右侧卵巢(ROV):16mm×14mm×13mm, 左侧卵巢(LOV):16mm×15mm×12mm。
  • 激素测定:黄体生成素(LH):20.4MIU/ml, 促卵泡成熟素(FSH):9.6MIU/ml, LH与FSH之比值>2。

中医诊断

  • 月经周期迟后(痰湿壅盛,冲任瘀滞)。

西医诊断

  • 闭经。

辨证论治

  • 初诊(2001年7月28日):

    • 证属痰湿壅盛,胞络瘀阻,治法拟祛化痰湿,健脾益肾,行滞通络。
    • 处方:
      • 当归10g, 川芎6g, 益母草20g, 皂角刺12g, 三棱10g, 莪术15g, 路路通10g, 制香附10g, 青皮10g, 陈艾叶5g。
      • 7剂,每日1剂,水煎取浓汁300ml, 分2次温服。
    • 嘱测基础体温。
  • 二诊(2001年8月25日):

    • 8月5日经行,量少,6天净,基础体温至今36.3~36.4℃,平台走势未上升。
    • 自诉除前症外尚有口澹乏味,口干不思饮。
    • 舌澹紫气,苔薄白,脉细。
    • 治拟运湿化痰,健脾益肾,通络调经。
    • 处方:
      • 白术12g, 苍术12g, 陈皮12g, 半夏12g, 胆南星15g, 石菖蒲12g, 茯苓15g, 炒山药15g, 砂仁6g, 昆布15g, 厚朴9g, 香附15g, 当归15g, 川芎6g, 肉苁蓉15g, 仙茅15g, 淫羊藿15g, 炒补骨脂15g。
      • 14剂,每日1剂,水煎取浓汁300ml, 分2次温服。
    • 嘱测基础体温。
  • 三诊(2001年9月8日):

    • 经期已过而经水未按时而至,基础体温于9月2日上升至36.5~36.7℃,现已持续5天,咽中痰黏已消,仍感胸闷不舒,大便已实,日行1次,法已奏效。
    • 方用六君四物汤与加减。
    • 处方:
      • 全瓜蒌15g, 红花10g, 桂枝6g, 川牛膝10g, 益母草30g。
      • 7剂。
  • 四诊(2001年9月15日):

    • 患者欣告,9月12日经行量正常,有块,稍有腹痛。胸闷已消,大便已实,舌紫气较前改善。
    • 方用8月25日方加肉桂6g。
    • 14剂。

病程观察

  • 后守上法于前方随兼症出入,每于基础体温上升10天左右加活血行气之品,当血海盈满之时则行推动之力。顺势而促其月经溢泄。
  • 后分别于2001年10月28日,12月7日及2002年1月10日,2月21日每月不服用黄体酮而经水能自行,周期稍有迟后。
  • 患者坚持服药近1年。自2002年6月始间歇服中药,周期维持在30~40天,体重也由原73kg渐下降至65kg。
  • 2003年1月电话随访,月经正常而行。

医案分析

  • 肥胖性闭经,早在《女科切要·卷一·调经门》就已有记载:“肥白妇人,经闭而不通者,必是湿痰与脂膜壅塞之故也。”
  • 中医认为肥胖多与痰湿有关,肺脾肾功能失调,津液不能正常运化,不能蒸腾气化发挥生理效应,则聚集为湿为痰,外充形体则肥胖,内壅胞脉阻滞气血则闭经。
  • 此例病证其病位在冲任,病因在脾虚,病机以痰湿夹瘀为主。
  • 继承我师张云鹏治疗脂肪肝从“化痰活血,疏肝和络”着手,先生认为痰瘀互阻,脂浊凝积,肝络不和是脂肪肝的病理关键。肥胖性闭经与脂肪肝有着同样的病理机制,痰瘀互阻,脂浊凝积,壅塞胞脉而致闭经。
  • 继承我师的辨证思路,应用于女科肥胖性闭经治疗中,从健脾化痰祛湿入手,并祛瘀活血疏理阻滞之胞络,佐培肾元而温脾土,使气血生化正常,冲任充盈,地道通畅而经水按时而至。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