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痹湿热瘀滞证,治以清热化湿、活血通脉案

患者信息

  • 姓名:宋某
  • 性别:男
  • 年龄:48岁
  • 初诊日期:2009年10月23日

主诉

左下肢间歇性跛行3个月。

病史

  • 初诊情况:患者3个月前行走中出现左下肢腘窝憋胀疼痛,小腿肌肉疼痛,停止行走后疼痛逐渐缓解,但再次行走症状又现,并且症状逐渐加重。于1个月前就诊某医院,查下肢动脉彩超示:左侧腘窝动脉闭塞(建议进一步检查)。腰椎CT:未见异常。腹部彩超:肝右叶内异常强回声斑,考虑肝内钙化斑,胆、胰、脾未见异常;双肾彩超未见异常;给予口服脉痔灵2粒,日2次,并静点头孢类抗菌素和改善循环类中药银杏达莫2个疗程,症状无减轻,患者行走后疼痛逐渐加重,欲求中药调理,就诊我院。
  • 现病史:症见:左下肢间歇性疼痛,行走50~100米即出现左下肢腘窝憋胀疼痛、左小腿疼痛,停止行走休息数分钟后疼痛逐渐缓解,进食可,口干喜饮,饮水较多,夜间睡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暗红,苔白,脉沉。查双下肢无浮肿,腘动脉、足背动脉未能触及。

诊断

  • 西医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 中医诊断:脉痹,湿热瘀滞

辨证分析

患者中年男性,家庭条件优越,养尊处优,平素嗜食烟酒、肥甘厚味,致脾胃受伤,运化失司,湿热内蕴,痹阻气血运行,血脉失于濡养,日久而成本证,见行走出现左下肢腘窝憋胀疼痛、左小腿疼痛;脾主肌肉四肢,行走出现下肢疼痛,休息缓解,为脾胃气虚之证;湿热内蕴,一则气不化津、一则邪热耗津,见口干喜饮,饮水较多;舌质暗红,苔白,脉沉亦为湿热瘀滞之象。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